我校孙胜童、缪月娥两位老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3-08-29浏览次数:130

日前,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我校孙胜童和缪月娥两位老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孙胜童,我校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特聘研究员,长期从事高分子导电弹性体的凝聚态结构设计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Mater.、Sci.Adv.、Nat. Commun.、Angew. Chem.Int. 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德国洪堡学者等人才计划,先后两次组织中德双边研讨会。

孙胜童研究员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通过弹性/导电网络的多尺度凝聚态复合结构设计,实现了高分子导电弹性体的功能解耦及协同强化:运用二维相关光谱关键表征技术,阐明了聚电解质黏弹网络动态传感背后的微观分子机制,发展多尺度复合结构策略,开发了高力学耐受的离子导电弹性体材料;通过高分子相分离导电路径的取向调控,同步实现了离子和电子导电弹性体的电阻随拉伸不敏感响应,制备了可用于稳定信号传输的高性能可拉伸导电纤维材料。相关工作丰富了高分子导电弹性体的研究方法和材料类型,推动了其力学和电学性能的持续优化提升。

缪月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分子纳米纤维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晨光计划等人才项目,以主要完成人身份两次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gn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引5600余次,H指数45;出版中英文专著(章节)3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Adv. Fiber Mater.、Compos. Commun.、eScience等期刊的青年编委。

缪月娥博士的主要学术成绩在于发展了相分离限域聚合新方法,构建了内外连通的介孔纤维传导通道和阴离子吸附性表面,阐明了阴离子锚定效应提升电池储能性能的机理;提出了原位扩散“焊接”新策略,构建了纤维间亚微米级小孔径传导通道和阴离子排斥性表面,揭示了离子选择性筛分提升电池储能性能的机制;获得了阳离子选择性传导的锂硫电池用纳米纤维复合正极/隔膜材料,为设计和发展高性能纤维储能复合新材料提供了科学与实验基础。

截止目前,我校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4项,项目立项数较去年同比增长34%;获批面上项目60项,面上项目数创我校历史新高。

撰写:刘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