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德育工作“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总体规划,校党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工作体制、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重大问题进行部署安排,切实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成立了东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负责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机构简况
我校于1989年4月成立心理咨询站, 1997年5月改为心理咨询中心,2005年7月重组、更名为东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05年年底,被上海市教委确认为五个“上海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之一。
“中心”现有专职心理咨询师6名,兼职咨询师4名,全部具有心理学或医学相关专业学历和中、高级职称,具有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并持有相关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松江和延安路两个校区共有心理咨询室4间,心理测试室1间,资料室1间,办公室2间,团体训练室1间。主要的设备有数码相机、录音笔、电视机、摄像机、计算机、光标阅读仪、办公一体机、外置刻录机、箱庭疗法用具、团体心理训练器材等。此外,除了桌椅、橱柜等一般的办公家具外,还购置了沙发、躺椅、软椅等心理咨询专用的设施,为来访者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环境。
二.工作职能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工作职能是负责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帮助学生的人格成长。
1.群体层面
远期目标:普及心理学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以有助于自身的成长;
改善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期目标:消除学生对心理学在认识上的误区;
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可能有心理上的问题而需要帮助;
如何寻求有效的心理帮助。
工作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开设专题讲座;
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心理学知识;
心理普测;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指导学生心理协会的活动。
2.个体层面
远期目标:挖掘个体的心理潜能
帮助个体的人格完善
近期目标:及时发现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
充分关注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
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求心理帮助;
帮助前来求助的学生解决其心理困扰;
对陷入心理危机的学生实施有效的危机干预,严防意外。
工作内容:提供个体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必要时的转介工作。
三.工作方式
学校建立健全了全覆盖式的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危机干预网络,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每学院1名专任的心理辅导老师、每个班级1名心理委员分别担任各级网络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不同层面上开展工作。
三级网络成员职责
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和实施全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计划
对专任心理老师、班级心理委员以及全校辅导员进行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并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开展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方面的业 务工作
院级:心理辅导员
主要职责:学习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工作技能
在本学院学生中组织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组织本学院的班级心理委员接受培训和开展活动
关注本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为本学院前来求助的学生进行筛选并提供初步的心理辅导
将问题严重的学生转介至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在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参与和协调本学院学生的心理危机干 预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
主要职责:学习心理学知识和朋辈互助的技能
主动关注自身以及身边同学的情绪、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状况,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理解与支持,并且了解如何及时求助
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本班同学的危机干预工作
四.“中心”业务工作内容及成效
1.个体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
“中心”将所有来访者的问题主要分成重性精神病、心理危机、心理障碍、发展性心理咨询四大类,对他们进行不同方式的干预。在校生可以在工作时间预约进行个体咨询,心理咨询遵循来访者自愿等专业原则。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
“中心”专职咨询师每学期开设多门心理健康选修课,连年所开课程均受到学生极大欢迎,全学年选课学生近千人,期末学生评教每门课都是“优秀”。
2)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中心”专职咨询师每学年为师生举办“新生入学适应”、“摆脱压力”、“解读情绪”、“人际沟通”、“认识你自己”、“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提升自我与人际和谐”、“珍爱生命拒绝自杀”、“恋爱与性”、“了解你的职业倾向”等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3)新生的入学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的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和团体心理测试覆盖到每一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对测试结果在自愿的原则下进行预约访谈。
4)团体心理训练
平均每年在学生中开展以“亲密接触”、“人际交往”、“自我探索”、“团队合作”等为主题的体验式团体心理训练。通过这类活动,学生的自我了解、人际信任、团队精神等都有更多的体验和提升。
5)带领“心理成长”小组
每学期组织几个“心理成长小组”,由高年资的专职咨询师带领。每组约10个成员,每次活动一个半小时,每周一次,连续8—10周后结束。小组同时利用小组成员和咨询师的资源和力量,使有需要的成员得到帮助和成长,同时也使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获益,受到学生极大欢迎。活动结束后,一些小组成员的情绪、认知和外在行为都可以发生极其明显的变化,从低落、困惑或自卑、消极变得快乐、阳光、自信,敢于积极地面对生活。
6)指导学生社团“心理发展协会”活动
学生社团“心理发展协会”成立于1997年,由“中心”专人负责指导他们的活动。
“协会”每学年都举办“5.25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开展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影片展播、心理测试、心理知识竞赛、辩论赛、团体心理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定期出版的《心苑》成为一份学生喜爱的报纸,协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情景剧在上海市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汇演中获第一名。
这些活动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了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心理求助意识,有效提升了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使“协会”成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的重要力量。
7)专任心理辅导老师与心理委员培训
“中心”有专人负责学院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培训,内容有心理学基础知识、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心理咨询基本理论与操作、团体心理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及实际操作、意象对话技术、家庭系统排列等,使他们的心理辅导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中心”每年对班级心理委员开展的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自杀与危机干预、人际沟通技巧等培训,开展心理委员的工作交流和评奖评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