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机械学院本科教学校内评估报告

索取号:G007-0202004-2013-0056发布时间:2013-10-24浏览次数:708

2009-2010学年本科教学校内评估报告

            --机械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情况报告

校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

组长:王传铭

成员:李恩光、薛金秋、陈贵龄、邵晖、迟雪琳、苏慧娥、魏鹏霄、李顺良、林美玟。

教学评估过程概况

根据教务处教函2009年39号通知“关于2009年度东华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校内随机评估的通知”的要求,陈田初副校长,教务处吴良处长、瞿斌副处长与校教学评估专家组分别于2009年12月8、9日对机械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听课检查预先在10月下旬开始,历时一个多月)

这次评估内容和活动主要涉及:①课堂教学质量、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情况;②试卷质量;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④教师座谈会;⑤学生座谈会等。

首先,由瞿斌副处长提出这次随机教学评估工作的要求和日程,接着由学院领导为评估专家介绍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汇报”,阐明了:①学院办学定位;②学院概况;③师资队伍建设;④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⑤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⑥学科建设与教学发展和教学成果等。

在评估专家组成员调研结束与院领导交流后,12月14日学院又提供了“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教学任务安排试行管理办法”(讨论稿)和有关教学基层组织成立、上课任务分配和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方向的专业分流等的情况汇报。由此,给评估专家组的评估工作提供了更多教学管理动态信息,也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

一、课堂教学质量方面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技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因此,这是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学院是我校历史长,师资充实,基础好,享有盛誉的老学院。在师资培养和教学法研究等方面都有一套传承经验和具体措施,因此专家们在听课中以期有所发现。

这次随机教学评估工作中,十位评估专家在一个月内,共听了20门课,50人次(另有2次因临时外聘专家作“专题讲座”,不列入)。

根据评估专家们的听课记录,评估从“表达”、“信息量”、“重点”、“互动”、“教学安排”、“课堂气氛”、“学生听课集中度”、“对学生纪律教育”、“PPT、”“板书”、“教材”以及其他动态等方面加以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

1.在随机听取的20门课程中,计有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⑵机械设计,⑶机械基础实验,⑷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⑸工程设计制图,⑹机电控制系统,⑺材料成型技术基础,⑻液压与气动技术,⑼产品设计,⑽设计速写,⑾项目建设与研究等11门课程列为“优等”教学水平,占了半数以上。且其中有些课程,如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工程设计制图、机械设计等课程的任课老师被评为优等,这些老师对本门课程知识技术掌握的深广度和教授学生的教学方法都有高水平的发挥,从而取得了好的课堂效果和气氛,他们在“表达”、“重点”和“互动”等方面,以及巧用PPT方面也值得关注。

这些都反映出机械学院在本科课堂教学中,传承了学院的传统教学精神和方法,并不断发展教学中坚力量。

2.对青年教师上课“基本功”的培养与引导,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不同于科研工作者,还应学会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的整套教学方法。抽查中也看到有的教师进行“直灌式”教学,出现“平铺直叙”、“满堂灌”,不关注学生的反响等现象,尤其是过分地照“PPT”讲解现象。启发式和互动教学在课堂上并不多见,没有营造出高校课堂应有的教学气氛。也有专家对个别专业课程的讲解内容提出“欠确切”的意见,因此建议教师下到生产第一线去学习,“先做学生再做老师”的补课方式是可取的。工程专业脱离了生产实践,则课堂内容不可能引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致使毕业班学生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中难有创意,似在意料之中。

3.据初步了解,学院教师开课以“单干”方式较多。没有利用“组”、“室”集体备课优势。如“工程设计制图”这一门课计有九位老师开讲,虽然同样一门课,对不同专业会有不同的特色要求,但共性部分毕竟占大部分,如能集体备课则优势是明摆着的,对备课、上课、试卷命题和批阅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都是有利的。在2009年我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讲课比赛中,学院于海燕老师获优胜奖,她在教学集体中与其他老师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这就涉及到这些教学活动应由哪一个教学组织来抓的问题,其中也包括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问题。评估专家组认为,一切都要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出发,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这应成为一个教学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4.PPT和板书的有机结合,应力求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力戒对PPT的“依赖性”而丢失了教师应有的“本色”。有些课的PPT速度快得使学生来不及思考,更谈不上记笔记。相反,有时应采用Slow motion为佳。

5.开设的课目中只有一门“织造机械设计”课是涉及“纺织机械”的,且选修的人数不是很多,与机械学院的定位——“纺织机械和先进制造技术特色”似不相称。“大纺织”的机械设备很多,学院应有自编的整套专业机械丛书,以适应学生选课和学习,也有利于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时选题。授课老师应深入生产第一线,理论联系生产实际,才可引导学生对“大纺织”机械的兴趣。办特色要有相应的教学环境。

6.教师对课堂纪律应从严,敢抓,说理引导。有的教师对学生缺席、迟到、早退等现象不闻不问是不对的。重读生的缺席现象尤为凸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虽指出来,可缺席的重读生不在,效果不大,应考虑方式方法。点名制度要讲究实效,如经常以提问方式来启示学生,使学生听课思想集中,可杜绝玩手机、打瞌睡等不良现象。

二、试卷抽阅方面

抽阅试卷共39份,其中,闭卷试卷32份,课程设计2份,大作业2份,写体会1份,工业设计史(一道题)1份,以及期末考核1份。

1.肯定之处:

(1)学院对试卷工作管理有序,对专家随机抽阅的试卷,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供。每份试卷都按规定附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及考试成绩分析表,并整齐地装订成册。

(2)多数试卷命题规范,难易适中,有些题目并能紧密联系实际,覆盖面广。

(3)很多教师批改试卷认真,有的试卷由3位教师共同批阅,有的试卷是教、改分开,有利于评分的公正。

(4)非闭卷考试的课程设计、期末考核、作业类形式的考试,能列出明确、具体的评分标准。如“计算机三维设计与制图”,由任课的几位教师共同制订了评分标准,以及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比例。

(5)多数教师能认真填写“考试成绩分析表”,有的教师分析较详细, 如于海燕老师;有的教师对影响成绩的原因作了分析,如吴良老师;有的教师提出针对性改进的具体意见,如周虎老师。

2.需注意、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1)命题方面:

①选择题作为机械课程的试题,且占35分,不尽合理,因为可以猜。如“液压与气动技术”。

②有的题量少、内容偏简单,如:“工业设计史”只有一道题;“造型材料与成型工艺”题量太少,过于简单。

③有的试题如齿轮工作图,缺齿轮精度等级。

④有的试题名字解释或多项选择,占分较重,不尽合理。

⑤一份课程设计封面的题目有三种写法,项目名称不统一。

⑥《先进制造技术概论》中选择题10题共15分,但试题小编号中只有“1、2、3、4、7、8、9、10”,实际只有8题,评分就有了随意性。

⑦有的试题分量和难度不算大,却增加了附加题。

(2)有的试卷册中的材料不全:

①缺标准答案或评分标准太粗,或评分标准不明确。

②有的所附标准答案与试卷不相匹配,如“工业设计制图”。

③成绩表或成绩分析表缺教师签名。

④有的评分标准全部题目相加只有93分,而不是100分,如“液压与气动技术”;另有一份试卷各题总分相加只有99分。

(3)批阅方面:

①卷面不整齐,采用符号不规范(有的用加分、有的用减分)。

②得分框中不填写分数,或得分框中虽填写了分数而题目旁无分数;每题得分未写明。

③错和对的符号使用不统一,有的试卷甚至无批改痕迹。

④分数涂改较多,有的甚至全部试卷都有改动;且改动处无教师签名。

⑤批改用笔不规范,有的用铅笔;有的用了三种颜色的笔批改;有的批改笔的颜色、粗细和学生答题用笔全一样。

(4)分数计算有不少错误:

《机械原理》“王同学”的试卷:第七题,满分14分,给了16分;“马同学”的分数加错:73+4=78。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严同学”的试卷:总分98+6=10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抽到的6份试卷中都差1~2分。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两附加题共10分,“赵同学”只做了一题,得了满分10分,总分93应为88。

《数控技术与系统》成绩记录单上“许同学”总分96.5,实为86.5,属加错分,涂改后又没有在成绩记录单上给予更正。

(5)学生答题质量:

①作图题错误多,反映平时缺少练习,如《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②部分学生答题字迹潦草,卷面不够整洁。

③有的题目属基础知识并不难,甚至是书上的,但仍有较多学生做错。

④专业课程设计(机制方向)图纸质量很差,很多图纸只有尺寸没有技术要求,线条粗细不分,尺寸标注不符合标准,制图框无签名,更有将名称写错,如学生王同学将装配图写成零件图“角板”。

⑤有学生的作业中夹带了另一学生的图纸,何故?

(6)成绩分析表填写方面:

①空白较多:尤其是“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栏空白较多,或写个“无”。

②不够认真:存在问题推在“课时少”、“没时间实践”、“教材问题”、“学生无兴趣”、“找工作分散精力”等,深层次原因分析较少。

③责任性差:有的课程不及格率达40%、50%,也不作分析,有的只填写“结果在预想范围之内”,未从教师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④填写有误:不及格人数17人填写了16人;《机原机零》填选课人数326人,考试总人数320人,但按表中卷面成绩统计相加人数只有153人。

⑤要求太低:留学生《工程设计制图》课程的考试,教师分析认为“考试内容涵盖本课程应掌握的基本知识,难度中等,考试成绩正常”,但从卷面看,试题较容易,评分较松,尚未达到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⑥有错别字:如“实验”写成“试验”,“指导”写成“知道”。

⑦对“考试方式”一栏写上未填写,且不是个例。

三、毕业设计(论文)抽查方面

本次评估共抽查了学院两个专业毕业设计(论文)36份,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1份、《工业设计》专业15份;共涉及到指导教师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16人、《工业设计》专业9人。

从总体上看,学院的档案管理非常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资料都能按学生的学号顺序整齐排列,储存的资料柜上标识鲜明,索取和查阅非常方便、准确。在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上都写明袋中所含内容的明细项目。尤其是每个学生都有比较详细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记,该材料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实施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值得其他未执行此措施的专业学习。

提请学院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规范化问题:

有的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与论文题目名称不一样,有的课题任务书文字很不通顺,有的任务书把“明确毕业设计任务与目标”这样的文字也写在毕业设计内容栏目中,这些现象说明毕业设计(论文)中这种“低级”的规范化问题竟然还是存在,希望能够进行一次仔细的复查,彻底杜绝这些实在不应该存在但仍然存在的低档次问题。

另外,英文摘要中多份、多处出现“Chinglish”、“机器翻译”等现象也应该特别引起注意。

2.选题问题:

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该是以纺织机械技术为特色的,而本次随机抽查该专业21个课题中能够属于这一范畴的只有4个,占19%;能够算进行机械设计的课题有8个,占38%。课题总量中,机械、电气控制、软件类课题因数量太少不能反映真实的教学状况,因此希望学院能够作一统计,因为毕竟还属于机械类学科,诸如“逆变器研究”、“直流电机矢量控制算法研究”、“电动车电力驱动系统研究”之类几乎属“纯电类”题目是否可以作为机械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应该探讨一下。

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题中,“藏书羊肉连锁店”、“五行香香道”等名词似乎与“工业”很难联系到一起,这样的选题和专业方向的把握是否也可以探讨一下?

3. 图文质量问题:

这次抽查的结果是:评估专家组成员的评价一般都比课题答辩最终结果低半到一个档次,少数课题差别还非常之大。主要问题是,文字质量比较差,图纸质量更加差,结构设计不合理甚至错误,尺寸标注不准确、不齐全,甚至有好几份图纸的图形和文字方向与图纸标题栏方向不一致这样的问题出现在机械学院的毕业设计图纸上!

有的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参数实在没法看:《高速切削条件下切屑形成的特点与原因分析》课题中所列出的切削速度最高竟达每分钟3600米!这是一个怎样的速度?只要对机械知识稍知一、二的人就会感到不可思议!而这份毕业设计竟然最后还是给予一次通过了。

4.评阅、答辩及评分:

从抽查到的这些材料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指导教师的评分普遍高于评阅和答辩分数。抽查到的21份材料的统计结果是:指导教师评分平均值80.35分,评阅教师评分平均值71.6分,答辩评分平均值71.36分,总评分平均值73.61分;其中有一份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是85.8分,而评阅、答辩评分都低于60分,但还是总评通过了;另有一份,指导教师评分高达93分,而评阅是65分,答辩是70分,这显然也非常不正常。这些现象是否可以说明指导教师的评分普遍偏高、甚至过高?与此完全不同的是,《工业设计》专业中,指导、评阅、答辩的分数惊人的一致——甚至有一个学生的成绩记录中三个分数的最大差距只有0.8分!15份材料的总体统计数据最大分数差距也只有2.03分!这是否也太奇怪了?

5.英文摘要:

写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在动词时态处理上不够严谨,在一篇译文中会出现几处错误。在语法上有低级错误的也不是个例。其他,还有专业用语上欠确切的错误。指导老师都应予指导并纠正。

四、实验室(含训练中心实验工场)的评估记录

1.评估专家组成员对机械工程学院的实验室进行了查看,认为在2006年教育部评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机械基础实验室的模型和典型零件收集与制作不但更齐全,而且安置在上课教室旁,以方便学生观看,增加感性知识。各种减速器配备了语音介绍,提高了老师的指导效率。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到“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等传统实验项目中去。基础性实验增加了设备台套数,满足了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加的需求。很多实验如气动实验、模型设计与制作和工业摄影等学生都能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

2.专业实验室近三年来也作了很多的实验项目更新工作。增设了“自选综合实验”,进行机械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等综合训练,并开发了网上选题系统,建立了全天候开放课外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创新活动。

3.实验室管理秩序井然,环境整洁。

4.实验报告试以“双语教学”的方式有可取之处,可加以总结和提高。

5.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①在实验室是单独设课、独立管理,还是与系和课程组共同管理等方面,值得研究。共同管理有利于教师指导实验,联系实际并参与实验项目的改进与提高;有利于消除上课与实验在时间上的脱节。

②实验室人员配备结构(人数、层次)不合理,尤其是技师和工人严重缺乏,致使一些机器无法开出,放弃了一些原本应开的实验。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机器损坏严重甚至到报废程度,无法为大学生竞赛项目、研究生课题配合制作,造成了不良后果。这对工科专业教学是不利的,因此急待调整、充实和提高。

③专业综合实验指导规格不统一,个别的还没有指导书。

④实验报告中有的没有批改痕迹,只有一个成绩;或报告上没有成绩,只在登记表上有个成绩。这次评估前学院要求自查签字,至今还有一半人未去检查。

⑤数额较大的维修费用不落实,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课质量。

实验室(含训练中心, 实验工场)的评估成绩为:良。

评分

1.“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成绩(根据52堂课中的50堂课作的统计)

表2.2.1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成绩

优等

良好

中与合格

38%

52%

10%

2.“试卷质量与规范化”评估成绩

表2.2.2 “试卷质量与规范化”评估成绩

A(优)

B(良)

C(中、合格)

10.5%(4份)

71%(27份)

18.5%(7份)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规范化”评估成绩

课程质量:

表2.2.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规范化”之课程质量评估成绩

优等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2.8%(1份)

41.6%(15份)

27.8%(10份)

16.7%(6份)

11.1%(4份)

指导质量:

表2.2.4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规范化”之指导质量评估成绩

优等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2.8%(1份)

58.3%(21份)

22.2%(8份)

11.1%(4份)

5.6%(2份)

4.“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和实验建设情况(含训练中心工场)”评估成绩:良。

建议

1.切实贯彻“具有纺织机械和先进制造技术特色”的学院定位方针,办成国内一流的[大]纺织机械及其机电一体化研究的研究型学院,并落实到专业定位及其课程设置。应该说,我校机械工程学院要达到这一办学要求,是具有优势条件的。

2.加强开展教学法活动的教学组织,并落实到每门课程与相关教师。至于机械学院刚设置的“教学系”这一组织形式,我校无此先例,其操作性和有效性也难断言。因此,希望切实完善“教学系”的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承教学传统,积极展开教研活动。明确“教学系”的职能范围和规章制度,贵在切实可行,监督考核,落实到每门课程与教师中。

3.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实验和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为培养未来的工程师人才,开创具有机械学院特色办学的新路子,需要落实到各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服从整体、统筹规划,充分合理使用资金、设备、场地和技术人才,为创一流学院奠定扎实的基础。

4.除了讲课、考试、毕业设计(论文)、实验课等主要教学环节之外,老师还应在辅导、批改作业、成绩分析、写评语等工作上加以重视,认真细致,树立教学整合、全面负责的工作作风。

5.评估专家组认为李恩光老师写的“机械学院毕业设计情况汇报”对机械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有参考价值,希望学院给以关注。

6.希望校教务处对机械学院提出的整改措施加以配合指导,力争创出一流,办出特色来。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机械学院在师资队伍和整体实力上都具有较好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