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本科教学校内评估报告
--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情况报告
校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
组长:王传铭
成员:顾莉琴、陆兆仁、陈劬禾、张露菁、俞昊旻、郑 颖、怀国桢、缪元吉、迟雪琳、苏慧娥
教学评估过程概况
根据教务处教函2010年38号通知“关于2010年度东华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校内随机评估的通知”的要求,2010年12月14、15日对理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
12月14日上午9时,教务处吴晶副处长介绍了评估专家组名单和本次教学评估工作的要求和日程,宣布评估正式开始。
院党总支书记着重强调了学院本科教学中所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常务副院长对评估组严格把关,及充沛饱满精力、严谨细腻的作风表示感谢与钦佩,教学副院长向评估专家介绍了学院概况及办学基本条件、公共课程教学、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情况。除了5个理科本科专业教学之外,承担全校15%大面积教学任务的高等教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坚持标准与要求,教学团队建设、公共课程教学、本科人才培养以及学风建设等方面的现状,特别引人关注。
12月15日下午4时,评估组向理学院领导及部分教师、干部初步汇报了评估情况。教务处吴良处长作了讲话。
评估日程安排:
10月下旬起,评估专家组对课堂教学已进行了随机听课检查。
12月14日
上午9:00—9:30 评估启动仪式。
上午9:30—11:30, 下午13:00—14:30 抽检2009--2010学年试卷。
下午14:30—15:30 分别召开中老年教师,青年教师和学生座谈会。
下午15:30—17:00 分二组分别检查了专业实验室、演示与探索综合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和近代物理实验室。
12月15日
上午8:30—11:30, 下午13:00—14:30 抽查06级毕业设计(论文)。
下午14:30—16:00 评估组讨论、小结。
16:00—16:20 评估组与院领导交流,反馈评估初步意见。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1、除了原负责理学院本科教学巡视工作的怀国桢、郑颖、俞昊旻三位专家外,其他专家从10月下旬开始抽查听课,本次评估共听课25门,计68人次,涉及54位任课老师,听课评分如下:
等级 人次 | 优 | 良 | 中 | 合计 |
人次数 | 24 | 42 | 2 | 68 |
% | 35.3% | 61.8% | 2.9% | 100% |
2、理学院承担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占了全校课堂教学总量的15%,因此是我们听课的重点之一,听课结果如下:
等级 课目 | 优 | 良 | 中 | 合计 |
微积分 | 7 | 14 | 1 | 22 |
工程数学 | 4 | 7 | 0 | 11 |
大学物理 | 5 | 8 | 1 | 14 |
文科物理 | 0 | 2 | 0 | 2 |
力学 | 2 | 0 | 0 | 2 |
大学物理实验 | 2 | 0 | 0 | 2 |
累计 | 20 | 31 | 2 | 53 |
% | 37.7% | 58.5% | 3.8% |
|
无论个别课程还是合计,“优秀”占1/3以上,优良率近百分之九十七。这说明了理学院和广大教师对公共课是重视的,化了心血,也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打好了基础,作出了贡献。
相比之下,13门专业课中“优”有3门,占20%,“良”有12门,占80%,相形见绌,有待进一步加强。
3、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获得好评。
高剑明老师深受学生欢迎。160多人的阶梯教室堂堂满座,学生争坐前4排。学生听课高度集中,互动时同学齐声应答。教师精选讲解内容,信息量大,因此获得“优+”的评价。
李晋秀老师,两门课均被评为“优”。对“微积分”教学内容熟练,重点突出,节奏流畅,口述与板书结合得好,板书布局规范合理,把推导所得众多公式用彩色笔排列在适当醒目位置,便于随后引用。在“线性代数”课上,根据线性代数课程概念性质多、进度快、每周一次课间隔时间长的特点,在讲课中不断提示已学的内容,前后呼应加深概念,便于学生思考和运用。上课有感染力,呈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
吴华老师教学态度认真。讲课投入,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教学方法较灵活。对学生要求严格,要求学生记笔记,并检查学生笔记作为平时成绩。
获得好评的还有侯峻梅、陈姗敏、康剑灵、施芸城、蔡旭初、寇春海、孙晓君、姜健飞、张天舒、钟平等,不再一一列举。
4、理学院不少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有的课程用传统的讲授加板书,有的用PPT与板书相结合。对于PPT有的是自己制作,即使有配套的PPT版本,也根据教学内容加上补充教材,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些都是可取的。但也有少数老师,上课只是打开PPT,照本宣科,从头到尾黑板上没写过一个字。
5、从听课评价表可见
等级 职称 | 优 | 良 | 中 | 合计 |
正高级 | 1 | 6 | 0 | 7 |
副高级 | 18 | 19 | 0 | 37 |
中级 | 4 | 18 | 2 | 24 |
合计 | 23 | 43 | 2 | 68 |
副高级教师是教学中坚力量,“优秀”占一半左右,且都在优良之列。中级职称中“优秀”比例明显偏低。中级职称中,相当部分是参与工作不久的博士教师。因此学院应该关注他(她)们的成长,在教研室教学活动中,让他(她)们更快成熟。博士学历的教师要端正态度,正视自己的不足,加强教学法探索和提高。
6、目前出现在理学院课堂教学中最大问题是缺课率很高。学生第一学期缺课率还不高,第二学期开始急速上升。抽查中缺课率,如“概率统计”为52/113=46%;“大学物理”为55/120=46%;“工程力学”为56/120=47%;“文科物理”为42/58=72%等待,应将缺课率列为“专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分析原因较为复杂。尤为突出的(1)基础课中重读学生很多,“选课不上课”,临考前来听“复习课”;(2)文理兼收的“文科”学生来源有的是学理科的学生中只学化学,因此上物理课听不懂,跟不上,不努力,直到“逃课”等等。今年世博会志愿者活动不是“主因”,因为这是教务处要求的“停课”阶段,不在我们评估的抽查时期。
理学院本科教学中另一突出问题是教学班听课人数过大,“大面积”的公共基础课百余人一班是常态,有的高达160、170人。如教学管理不跟上则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因之,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不应“托辞”于所谓的“客观”原因。
二、试卷检查情况
共抽查试卷42本约4200份,其中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大面积公共基础课,如微积分(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含文科物理)25本,专为本学院开设的基础课、专业课(含选修课)17本,对试卷综合评估成绩汇总如下:
等级 | A | B | C | 未评 |
本数 | 11 | 29 | 1 | 1 |
百分比(%) | 26.19 | 69.05 | 2.38 | 2.28 |
1、优点:
(1)命题规范、严谨,有的使用试题库命题(如大学物理)有的由不讲这门课的教师命题(如线性代数等),实现教考分离,保证了公正、客观。
(2)命题符合大纲要求,覆盖面广,题型齐全,大部分试卷主客观题比例适当。
(3)绝大部分试卷批改认真,试卷上有复核痕迹,说明建立了复核机制,未发现总分加错现象。
(4)任课教师都填写了“试卷成绩分析表”,有的教师填写详细认真,如李博老师的“大学物理”分析认真、切实,可操作,丁可老师“电动力学”改进教学方法措施提了6条,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符合实际,有针对性。
(5)管理规范,列有齐全的目录,能较快地取到所要的试卷,特别是理学院试卷很多,往往一本便有一百几十张,在整理、装订、归档中化了大量的功夫。
2、建议:
(1)进一步加强批阅的规范性,如阅卷评分时采用“给分”,还是“扣分”需要统一,尤其同一份试卷不宜出现不同的方式,题头应给出本题的得分,以便于卷面汇总。
(2)成绩单有待统一,目前有的课程全面列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及总评,但有的课程只有考试或汇总成绩。
(3)汇总材料总的比较齐全,但仍有个别缺漏。个别课程标准答案中没有评分标准,如文科物理,有的未见应附的B卷。
(4)一些基础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考分偏低,成绩偏离正态分布,只能通过技术手段加以“纠偏”,造成考查严肃性稀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值得重视,需加以研究逐步找到解决办法。
(5)部分试卷成绩分析比较简单,内容空泛,从教改方面的分析不够。个别课程(物理学史)以论文作为考核,由二人合作,是否合适,需要从管理角度加以明确。
三、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情况与评估
理学院06级有三个专业,共抽查了37份,其中数学和应用数学(金融工程)专业9份,应用物理专业13份。光电子科学技术专业15份。如下表所示:
评分 专业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合格 | 不合格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1(11%) | 6(67%) | 2(22%) | 0 | 0 |
应用物理 | 1(8%) | 9(70%) | 3(22%) | 0 | 0 |
光电子科学技术 | 4(27%) | 10(67%) | 1(6%) | 0 | 0 |
总数(%) | 6(16%) | 25(68%) | 6(16%) | 0 | 0 |
1、指导力量
从总体看,学院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力量较强,各专业投入毕业设计的教师与学生比例以及职称情况如下表:
专业 | 学生数 | 指导教师数 | 平均每教师指导学生数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78 | 28(其中正教授6副教授7) | 2.8 |
应用物理 | 39 | 7(其中正教授5副教授2) | 5.6 |
光电子科学技术 | 52 | 10(其中正教授3副教授5) | 5.2 |
学院 | 169 | 45(其中正教授14副教授14) | 3.8 |
45位指导教师中正教授14,比例较高(31%)。
全院总共16名正教授,其中87.5%参与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
但指导力量不够均衡,有的教师仅指导1名学生,有4位教师指导学生数超过教务处规定的学生数(8名)。分别达到12、11、9、9。
2、选题
总体看,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多数具有工程实际背景或社会实际背景,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占有较高比例。
纵向课题 | 横向课题 | 自选课题 | 模拟课题 | 其它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4(31%) | 1(1%) | 44(56%) | 0 | 9(12%) |
应用物理 | 5(13%) | 14(36%) | 20(51%) | 0 | 0 |
光电子科学技术 | 6(12%) | 5(10%) | 32(61%) | 4(7%) | 5(10%) |
学院 | 35(21%) | 20(12%) | 96(56%) | 4(2.4%) | 14(8%) |
选题能做到一人一题,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1、论文撰写质量
较好的论文,如:(1)《基于热物理性质的水墨数字化模拟》,该学生从大一开始接触相关领域,(这一经验有一定价值)。因而具有相应知识积累,为做好课题打下基础。文中前言部分说明了前人已取得成果和自己所做工作(这一点在本科生还不重视),自行编制程序并经运行通过,撰写质量较高;(2)《一种对射型光感应噪光监控器的设计与制作》,实验与理论分析、设计内容充实;(3)《基于智能显微检测的自动调焦技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文理通顺,图表正确,整洁清晰,结论可信。
有的论文质量不高。个别题目研究属“纸上谈兵”,联系到具体对象时十分牵强,基本上没有说服力,亦有论文只能算是“综述类”论文,创新点几乎没有。
论文撰写规范基本上符合教务处印发的规范要求,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参考文献缺引文注角非常普遍:如有的题目参考文献多达38篇,且大多为外文,但仅被引用三篇,有的题目参考文献为16篇、18篇,但一篇都未注明引用处。
(2)中英文摘要字数太少:中文未达300字,英文未达250词。
(3)关键词数未达标:小于4个,有的中英文关键词数不一致。
(4)绝大部分外文翻译资料内容比较丰富,且与课题研究内容结合得较好。但个别题目两者关系很小,亦有翻译不妥处。
(5)图、表的标注不符合规范,有的无图号和名称。
(6)分子式打印出错:下标和主体打印得一样大,如:CO2→CO2,AL2O3→AL2O3
2、评阅、答辩及评分
(1)从抽查的材料看,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评分三者基本上比较接近(仅个别有较大差异),并将三者分数按30%、30%、40%比例计入总评,核算无误。
(2)有的题目评阅教师评语对论文主题的针对性较差,似缺少该课题所解决的具体问题,仅作了一般性的描述。
(3)个别题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语中文字表达的等级与所评具体分数等级不符合。
(4)个别题目答辩过程过于简单,有的只有一个问题记录,有的答辩具体内容未填。
(5)06级理学院外审毕业设计(论文)14篇,从反馈情况看出,多数(9篇,占64%)题目外校评分高于校内评分(而且差异分数较大,最多的高出24分),少数(3篇占21%)题目外校评分低于校内评分;有2篇校内外评分持平。表明学院对学生能严格要求把关。
3、管理工作
学院的档案管理非常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资料都能按专业分块,学生学号顺序整齐排列,储存的资料柜上标识鲜明,索取和查阅快速、方便、准确。每名学生一份资料袋内“两本一盘”齐全(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光盘是合用的)。
4、存在问题:
(1)个别题目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组长为同一人,似不合适。
(2)个别题目一份资料袋内出现同样两本论文。
(3)个别题目指导教师和中期检查教师为同一人,似不合适。
(4)个别题目评分表中漏填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栏中的“折合后分数小计”。
(5)个别题目,答辩委员会栏中未填写日期。也有个别栏目缺签字的现象。
四、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情况与评估
1、在2006年教育部评估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理学院的教师们工作认真、细致,还有特色。如大学物理演示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所有教学、科研设备也对学生开放,便于设计创新实验。实验室中既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又有相关的理论书籍。学生参与后会感到处处有物理、数学,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意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提高学生的理科素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打下了牢固基础。
2、重视实验性教学环节,老中青教师都带实验。根据学生能力,设计从基本技能到设计创新,开设有五个级别的实验(演示实验-基础技能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型实验),从多方位角度培养本科人才的理念与举措十分可取。
3、实验室规章制度较为完整,秩序井然,环境整洁。(每实验室有2位负责教师,每台仪器有详细使用说明)。
4、实验报告的管理工作较好,体现在“登记表”、“预习、操作”报告,“加分”等考核项目中。
5、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深化实验室人员结构(人数、层次)的合理配置工作。
(2)切实又有计划地贯彻博士学历青年教师进实验室的培植规划,予以合理的考核、职称晋升等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既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也是积极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3)如何解决实验室少,学生人数又多,以致教师重复工作量大的问题。可与兄弟院校示范实验室交流,在可能的条件下逐步充实提高。
(4)实验报告的批改方面尚有不规范现象,应进一步提高批改质量,给学生的不单是一个分数,主要要引导学生学到真实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也有教师反映学生中有“两极分化”现象,更应设法注重“引导”为要。
总的评价
1、校教学评估组认为:从2006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教学评估以来,理学院领导和教师本着我校办学理念、特色要求,既为全校学生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又能在本院专业发展上具有特色,给评估组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还关注到理学院教师与干部继续保持着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地进行各项教学改革,尤其是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学工作,其成绩应予充分肯定。
2、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试卷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的全面质量检查来看,总体评价属于“优—”范围。
3、存在的问题也应亟待改进和完善,尤其不可忽视在各教学环节中的“规范化”要求和完善学生考核制度、深入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这是涉及到师生素质培养以及师资团队质量能否持久的大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绝不是“形式”,也不是“干不了”,而是教改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教师、学生的建议应予以考虑,及时解决)。
4、理学院的教学团队工作落实较好,应继续保持发扬、完善提升,在教风和学风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