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校内评估报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校内评估情况报告
校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
组 长:储才元
成 员:顾莉琴、魏鹏霄、潘寿民、陈孩未、陈寅生、李兴刚、丁霞萍、张佩璟、杨志武
教学评估过程概况
2011年12月6、7日学校对材料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6日上午教务处吴晶副处长,评估专家组成员,材料学院领导杨庆(本科教学副院长)、戴蓉(学生工作总支副书记)、张清华(研究生教学院长)、王彪(复合材料与工程系主任)、张清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吴文华(实验中心常务主任)、邹黎明(化纤所副主任)等参加了评估启动会议。
吴晶副处长主持会议,希望学院与专家组积极配合,做好本次评估工作。
评估专家组组长储才元教授表示:评估组全体成员会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细致、客观、公正地做好对材料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评估组专家来自各个学院,通过评估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把材料学院的成功经验带回各自学院去,使东华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负责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杨庆介绍了学院概况,向评估组成员汇报了本科生培养、教学实验中心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教学成果等方面情况。
评估工作的安排:
10月中、下旬起对课堂教学已进行了随机听课检查。
12月6日
上午 9:00~ 9:30 评估启动仪式
上午 9:30~11:30 下午13:00~14:30 抽查2010~2011学年试卷
下午 14:30~15:30 分二组分别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
下午 15:30~16:30 分二组分别查看学院的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实验室
12月7日
上午 8:30~11:30 下午13:00~14:00 抽检07级毕业设计(论文)
下午 14:00~15:30 评估组讨论、小结
下午 15:30~16:00 评估组与院领导交流,反馈评估初步意见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专家组事先在材料学院安排课堂听课共60次,基本包括了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材料学院全部上课课程,共30门。因多门课程第10周已结束,处于课堂复习和考试答疑等状态,有两张听课表无法给出成绩。在58人次(由30多位教师任教,一些专业前沿课、材料导论课等由多位教师共同上课)的听课评价表中,评分为“优”16人次,占27.6%;“良”为37人次,占63.8%;“中”为5人次,占8.6%。“优”和“良”占绝大部分,共91.4%。
材料学院许多老师讲课精神饱满,口齿清楚,声音宏亮,上课投入,思路清晰,重点突出,PPT简要、字大,与板书结合。有些教师更进一步应用启发式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好;讲课不仅声音宏亮有表情,而且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讲课理论联系实际,与科研内容密切结合,能吸引同学注意力,课堂气氛好,学生听课认真,教学效果好。
存在问题:
1.有些老师讲课声音较轻或语速较快;讲课过于依赖PPT,不够生动;缺乏课堂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在听课中发现8门课程无教材,仅仅让同学拷贝老师讲课用PPT,这8门课程是:“玻璃装饰技术”、“复合材料测试技术”、“特种玻璃”、“纳米材料”、“碳材料科学与技术”、“纳米复合材料”、“材料的表面与界面”、“先进纤维成型技术”。学校早有规定:凡是开设的讲课课程,一定要使用教材(自编的或参考教材),这样有利于同学自学和复习。对于教学计划中专业的必修课程,希望任课老师能先编写教学讲义,经几年讲课试用,待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后,出版成正式教材。
3.青年教师缺少下厂或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且绝大部分课程都是由一位教师开设,交流教学经验机会少。希望能挤出时间,到讲课优秀老师(如马敬红,杨庆,王依民,陈大俊,张清华等老师)的课堂里去学习取经,以加速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
4.学生学风问题。学生缺课、迟到、不专心听课的现象较普遍。如“高聚物合金”课,应到75人,实到42人,3名学生迟到(其中1人迟到45分钟),上课时10名学生先后伏案睡觉;“宝石与首饰设计加工”课,应到46人,实到37人,第三节(7~9节)课后,有24名学生早退,下课时只剩下13名学生;“纳米复合材料”课,应到54人,实到43人,其中7名学生迟到(迟到27分钟和35分钟各1人);“无机涂层”课,应到17人,实到10人,迟到1人;“玻璃装饰技术”课,应到48人,实到32人,其中迟到11人(迟到30分钟5人,迟到40分钟1人),上课时,有6~7个学生睡觉,另有7~8个人玩手机;“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课,应到50人,实到34人,其中3人迟到,有10多个人把早餐带进教室吃,上课时,5~6个人睡觉,6人用手机(其中1人,二次出去听电话)。
5.教学条件和后勤方面。多位评估专家在听课评价表中提到:(1)教学楼的教室都是大、中型的,没有适合小班学生上课的小型教室。一些课程选修学生少,在大教室里上课,学生分散,没人气没精神;(2)一些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亮度不够,教师讲课的PPT尽管字很大但不够清晰,屏幕上模糊暗淡。希望教学保障部门要加强定期检查、维修(如:松2417,松1213,松1305等教室)。
综合以上情况,对材料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为“良+” 。
二、试卷检查情况
考试试卷共抽查了40份,评定结果为:“A” 15份;“A-” 3份;“B+”1份;“B”16份;“B-”2份;“C” 3份。“A”“A-”占45%;“B+”“B”“B-”占47.5%;“C”占7.5%;优良率达92.5%。
本科生试卷资料管理有条理,试卷装订成册,并按每位老师名单分类排列,可以方便迅速地查找试卷合订本。试卷按学校规定装订,试卷合订本内还附有“上课考勤表”、“考试签到表”、“成绩分析表”、“阅卷流程表”,试卷资料管理规范。
绝大多数试卷的命题规范,题量适当覆盖面大,试卷无错误。绝大部分老师批阅试卷认真、规范、无误,填写了“成绩分析表”。
学院对本科生考试的流程监控力度大,教师认真负责。
尚存在的问题:
1.部分课程试卷的卷面成绩不及格率过高,建议在教学、命题环节分析原因。
2.个别课程试卷的卷面成绩优良率过高,尽管此现象发生在一些非主干课,有其合理性,专家组仍建议将优良率适当降低。过高的优良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可能是不利的。
3.少数试卷仍发现成绩有错分现象,如:无机0701刘雨彬,“无机涂层”第一大题少扣1分;无机0801顾忆家,“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第三题多扣一分;无机0801韩林波,“硅酸盐岩相学”卷面成绩98分,但记作100分;无机0801宋琳琳,“无机纳米材料”卷面94分,实际计算为92分。
尽管是小数字,属低级错误,专家组仍建议学院、系、教研室的教师要加大自查、复查力度。希望老师能仔细检查,相加总分一定要二遍,及格左右的分数,一定要仔细复查。
4.部分试卷的资料不全,缺平时成绩记分册、上课点名册和考试签到单等,如:“无机涂层”、“现代测试技术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粉体工程”等。
5.个别试卷卷面不够整洁,总分涂改处缺少教师签名。也有用铅笔批改打分的,希望用红笔加以规范。
6.“纳米复合材料”试卷有两个题目出现重复。
综合以上情况,对材料学院考试试卷的评价为“优-”。
三、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情况与评估
材料学院3个专业07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共206份, 优秀论文34份,占16.5%;良148份,占71.85%;中22份,占10.68%;及格2份,占0.97%。毕业论文优良率达88.35%。这次评估随机抽取了45份, 优秀论文9份,良27份,中8份,及格1份。专家组对45份论文进行了检查,评价的结果是:13份优秀,占28.88%;28份良好,占62.22%;3份中等,占6.7%;1份及格,占2.2%。毕业论文优良率达91.1%。
专家组认为材料学院07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有以下特点:
1.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联系实际。本科生的大部分毕业论文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所以论文的选题均有较明确的应用背景,有的优秀论文内容有创新性,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实用价值。
2.论文内容安排合理完整。绝大多数论文作者是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己设计、试制新材料样品,然后对自制的试样进行材料结构、性能的测试,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对本科生是一个很好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对论文的评阅与答辩中能公正合理,从对总评成绩的审核看,未发现有“提分”现象。
4.论文在写作规范方面总体比较好,比以前有不少的提高。
尚存在的问题:
1.有的论文虽然被评为优秀论文,但在有的问题上缺少实验依据和理论的支持。有的论文指导教师没指出评“优”的理由,评阅教师没指出评“中”的问题。有的论文指导教师评语高并推荐为优秀论文,但评分时论文质量为75分。
2.在有些论文的评分中,指导教师与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的评分差距较大。
3.所有论文缺少电子光盘。
4.在个别论文中发现一些问题,如有的论文任务书中系主任未签名;论文装订中,摘要的第1、2页装订到最后一页;有的论文摘要关键词只有3个(学校规定至少4个);有的论文统计分析欠深入,论文实验工作量显少;有的论文写作不规范,尤其是版面的安排和图表的处理不符合要求;有的论文目录中,一级目录标题书写不规范;有的论文页眉无横线;有的论文中无一处文献应用标注,部分图未标出图号;有的论文的篇幅偏少,只有18页等等。
综合以上情况,对材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为“优” 。
四、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情况
实验室基本情况
材料学院实验中心现有专职人员9人,(副高2人、中级2人、5名技工负责实验室实验准备与设备维修)。实验课单独设课,开设有7门实验课程,由实验室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承担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3个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开出计76个实验,其中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占84.2%。实验室面积4602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台件数2500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00多台套,仪器设备固定资产5000万元。
实验教学
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坚持对本科生实行“培养厚基础、宽知识面、具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的材料领域高级技术和研发人才的培养目标,构筑了三个层次专业实验体系。第一层次,实验室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的“材料科学”实验,实验注重先进的测试方法和手段,开设材料共性测试12个实验,培养“宽口径”人才需要;第二层次,实验强调专业特点的“物理化学”实验,实验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厚基础”人才需要;第三层次,实验是各专业大型综合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工艺参数、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测试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重能力”人才需求。通过三个层次实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思维,规范实验方法,增强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材编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程》被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纺织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
材料学院实验中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例如,将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莱赛尔纤维制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碳纤维制备”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等项目,以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引入实验教学,保持实验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接触学科的新技术与工艺。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创建高校实验管理新模式“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下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现智能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各级部门更加科学、规范地管理实验室提供决策依据。学生预约实验、刷卡进实验室、24小时开放,实现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增强学生独立操作仪器设备从事科学研究和分析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综合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下实验室开放的先进管理模式实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并得到推广与应用。
评估组人员分成两组察看了学院的实验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排列整齐有序,学生进实验室使用仪器设备有记录备案。
以上表明,材料学院实验室在本科生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管理中成绩显著,工作突出。
尚存在的问题:
1.本次抽查了《聚丙烯腈纤维静电纺丝》等7个作为实验课程考试的大型实验报告,发现:
(1)实验报告批改只有成绩、教师签名、一个“阅”字和日期。没有具体的批改的痕迹。最后给的分数不科学,缺乏依据。
(2)实验报告格式不统一,归档材料不全,如“大型材料加工实验(无机)”,“塑料注塑及性能表征”作为大型工艺实验的考试课程,在试卷档案材料中缺实验报告的平时成绩和点名记录等材料。
2.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验室内墙面或仪器设备旁,无张贴或悬挂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综合以上情况,对材料学院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评价为“优” 。
总的评价
材料学院拥有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复合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和化学纤维研究所三系一所,设有仪器设备公共平台。材料学院的科研工作积淀深厚,紧密与产业结合,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同时,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2003起推行“准研究生制”本科生培养模式,100%的教授给本科生授课,70%的二、三年级本科生进入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许多学生在本科时期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每年有超出50%的本科毕业生有机会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硕、博学位。
材料学院领导和教师重视科研和本科生的培养,工作认真负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辅导员外,2011年起,本科一年级学生每个班级都配备了教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和人生发展指导。
材料学院在本科教学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成绩突出。
从课堂教学、考试试卷、毕业论文、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检查情况来看,专家组对材料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总体评价为“优” 。
希望材料学院继续努力,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重视和克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做得更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