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2015—2016学年工作计划

索取号:G0070104002-2015-0007发布时间:2015-10-30浏览次数:2091

东华大学20152016学年工作计划

本学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召开第十次党代会为契机,谋大事、抓人才、定政策、求发展,编制并启动“十三五”规划,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广大师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质,深入理解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院(部处)两级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编印《学院、部处干部中心组学习资料》,组织好校、院两级中心组的专题学习。进一步促进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

2.召开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全面回顾总结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的办学实践和经验,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目标与定位,科学谋划学校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建设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改革创新、不断超越。全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推进改革、引领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加快推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党代会的宣传思想工作,营造团结和谐、开拓奋进的校园氛围。

3.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从严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巩固和拓展“四风”整治和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4.推进东华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改革措施、设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使改革方案落地。及时总结和宣传学校深化综合改革的成效和经验,引导师生员工积极投身学校改革事业。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理念,进一步修订完善《东华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实施办法》,探索多途径的干部选拔方式,深入推进干部任期制及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明确任期目标和任务,完善干部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办法,建立干部校内轮岗交流机制,有序做好到届总支、行政班子的换届工作以及干部的补充调整工作。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建立干部培训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并实施《东华大学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整合校内外资源,多途径为青年骨干提供岗位锻炼机会和平台。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

6.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并落实二级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东华大学落实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改革创新,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修订《东华大学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东华大学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和日常考察、考核实施办法》,提高发展质量,加强党员管理。整合党建工作队伍力量,协同开展党建研究,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做实品牌,做强特色。

7.做好统战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立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继续拓展统战工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与长宁、松江的区校统战系列合作联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培养。

8.加强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建设。组织召开东华大学第十届教代会暨第十八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进一步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深入开展青年工作专题研究,制定并实施《东华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意见》。筹备召开第三十次学生代表大会和第十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9.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师生员工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深入开展易班工作,加强“智慧课堂”建设。着力推进学风建设,继续开展“深度辅导”和“学习型寝室”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资助育人体系,建立研究生助教助管预算分配额动态调整机制。成立教师心理学爱好者俱乐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队伍建设。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校园原创话剧《钱宝钧》在校内和上海市展演,弘扬传播高尚师德师风进一步培育创新、实干、包容、大气校园文化。推进实施“精神文明创建优秀项目”培育,组织召开第二十四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的审批管理办法》,完善校园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实施“学院特色文化项目创建”,改善学院楼文化设施。优化延安路校区校园导向标识系统,丰富教学楼文化景观与环境布置。

11.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优化校园网主页,加强二级单位新闻信息员培训。以学校微信、微博平台为重点,积极培育建设学校新媒体品牌。全面梳理学校二级单位、社团等开办的各类新媒体,建立相关建设管理制度。着力建好青雨网络文化工作室。做好网络舆情汇集研判和引导。

12.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危险化学物品采购、储藏、废弃物处置的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强化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的安全防范。加强国家安全和防范抵御邪教工作,做好学校保密工作。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四、加强纪检监察审计工作

13.推进落实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在党员中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党规和廉洁从政从业教育。将纪律建设课程融入新任处级干部培训。做好2016年《东华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东华大学廉政建设责任书》的修订工作,优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信访和案件查处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纪检监察审计队伍自身建设。

14.积极开展审计监督。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修订《东华大学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东华大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积极开展科研审计工作,逐步开展预算审计,加强对三公经费的审计监督,继续加强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工作

五、深化“十三五”规划编制,优化学科布局

15.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实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估,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可考核性的学校“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

16.推动学科内涵建设。扎实推进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设计学“优势学科提升计划”。全面启动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做好Ⅰ类高峰学科实施以及Ⅳ类高峰学科组织申报。继续推进新一轮校级重点学科建设。

17.完成校院两级学术组织换届。按照《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东华大学学院教授委员会实施办法(试行)》,完成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各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的换届选举。

六、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完善治理结构

18.坚持依法治校。贯彻落实《东华大学章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基本管理制度和办学体制机制,完成学校规章制度文件汇编。

19.做实校院两级管理。研究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逐步下放管理权限,激发学院办学活力。编制发布《学院2015年度发展基本状态报告》,并着眼发展变化进行绩效评价,作为各学院年度群体考核、核定并动态调整年度奖励性绩效津贴总额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20.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大力支持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加快推进各学院开展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建设系统性好、集成度高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和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遴选资助优秀学生和项目。加强工程专业认证相关建设工作,鼓励进行学科专业国际认证和评估。启动并实施校内专业评估,建设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完成本科所有专业的自主评估。

21.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推进“硕博一体化”长学制研究生培养,建立本硕博课程一体化体系,加快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三全程”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基地建设、案例教学等,强化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培养,推进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成第一轮学位点自评,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资源配置并适时开展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完善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与遴选工作,做好实践基地、案例教材等的组织申报。

22.抓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吸引优秀生源。建立多样化的招生选拔机制,注重对考生的综合考评,制定尊重学生志趣、按专业和大类招生的高考选拔录取方案和选拔特长、特殊人才的本科自主招生改革方案。依据学术型、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分类评价录取硕士研究生。继续实施博士生招生指标动态配置机制,探索博士生“申请—审核”制改革,形成多元选拨体系。拓宽高质量就业渠道,完善生涯发展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科教结合中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建立创新创业学院。继续实施本科、研究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完善学科竞赛“集群化”资助模式,建立“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三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平台。推进创业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创业能力培养活动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推进工程训练中心改造,做好众创空间的建设工作。

24.提升继续教育品牌。探索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搭建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立交桥。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各层次、各类型继续教育内涵发展。举办成人教育60周年、远程教育15周年系列活动。

25.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组织实施好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加强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建设,颁布《东华大学体育工作白皮书》。做好2016年第一届世界大学生攀岩锦标赛的各项筹备工作。加强艺术教育中心专业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学生艺术团建设。

八、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竞争力

26.创新科研工作思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有组织地承接国家、地方重大项目研究。做到科研与学科相结合、与人事人才工作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平台,促进队伍和学科交叉,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完善科研服务社会的体制机制。

27.切实增强科研实力。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发展军工以及特种材料与制品。对接行业产业重大需求,解决领域关键技术。对接地方经济建设,构建产学研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规模和总量。扎实推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申报认定,进一步加强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制度建设,细化运行机制。推进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着力组织推进科技成果奖的培育与申报,不断提高重大项目的承接能力。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争取在项目资助率、项目类别、总经费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开展跨单位、跨学科、跨学院的协同,加强跨学科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强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联合攻关,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

29.构建人文社科发展新路径。继续贯彻落实《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20132020年)》,提高人文社科类项目的申报数量和质量。以建设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高端新型智库为目标,主动走出去,加强与政府、研究机构以及民间智库等的合作,争取有新的突破。加强“海派时尚设计与价值创造知识服务中心”的建设力度,争取顺利通过2015年的中期检查,挂牌升级为上海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

九、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队伍活力

30.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围绕学科建设需求,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形成配套的人才后续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加强与用人部门沟通协调,全面改进新进教师的选拔录用。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进程,完善非教师岗位聘用工作。

31.着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师德建设要求,加强宣传教育和措施落实。以青年教师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认真实施《东华大学青年教师培养资助办法》,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推进青年教师国际化培养。推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完善多层次教师培训机制。

32.继续完善教职工聘任和管理。做好修订后专业技术职务首聘工作实施办法的宣传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政策,规范程序,及时处理问题,确保2015年度专业技术职务首聘工作圆满完成。总结学校(师资)博士后制度工作现状,在调研基础上提出推进学校博士后工作的对策建议。做好新一轮教职工岗位设置与聘用,加强聘期考核,切实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33.深化落实人事分配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上海市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规定,规范各种津补贴发放。建立健全适合高校特点的多元化收入分配体系,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岗位津贴分配模式及体现岗位绩效的奖励津贴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做好教职工参加职业年金制度的各项工作。

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开放办学

34.以点带面提升学校整体国际化水平。重点围绕“一体两翼”相关学科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学术交流。制定高端外专引进与管理、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机制与相关政策。完善交换生英语授课平台,加强全英授课师资培训、交换生的教学安排和管理。做精、做强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

35.深化援非项目,推进孔子学院建设。“中非高校20+20合作”教育援非项目在与肯尼亚莫伊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延伸至非洲各国。进一步落实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及具有纺织服装专业特色的教学及文化活动,争取更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资助肯尼亚留学生来华读取学位。结合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探索相关人文学科发展方向,在外语学院筹建申请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硕士点,将斯瓦西里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教学。

36.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争取学历留学生达1000名,整体留学生规模达4800名。加强与专业学院互动,推进学历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对获得政府奖学金学生的日常管理,继续开拓留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37.深化国内合作共建。进一步发挥基金会、校友会、校董会的平台与纽带作用,多渠道拓展各方资源,挖掘、开展合作共赢项目。筹备成立校友企业家联合会。推进各级校友会工作的开展,重点开拓海外校友资源。加强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建设。按照国家部署,结合学科发展和学校优势,扎实开展新一轮援疆以及云南盐津定点扶贫工作。

38.实质性推进“环东华国际时尚创意集聚区”建设。制定“环东华国际时尚创意集聚区行动计划”,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筹建“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打造符合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开放服务平台。做好2016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时尚论坛暨环东华时尚周的策划实施工作。

十一、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推进管理改革

39.继续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做好松江校区二号学院楼扩建项目的竣工验收、财务决算及后续建设工作。尽快启动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大楼工程建设的有关前期手续及施工准备,确保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全力做好第一届世界大学生攀岩比赛的场地建设相关工作。完成延安路校区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建设、博物馆灯光改造、松江校区材料学院通风系统改造、延安路体育场地修缮以及松江校区学生公寓一期大修及节能改造等修缮工程。做好2017年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基建项目的前期方案及测算、教育部基建投资计划的申报。做好“十三五”基建项目的前期有关工作。

40.做好节约型校园建设及后勤保障工作。做好松江校区供电扩容工程的相关工作。完成能源管理监测平台一期建设工作。加强学生宿舍空调设备管理和松江校区金太阳工程运行管理。开发移动终端APP应用,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服务。完善食品卫生、校园管理等后勤服务监管的有效机制。继续完善和深化后勤改革。

4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完成师生个人数据中心、东华协同云存储、统一通信等系统的测试、上线和使用管理。全面完成新的一卡通系统建设。实现两校区有线、无线网络系统的统一入网认证,完善访客系统以及邮件系统的托管服务。完成新OA系统、新科研系统、新人事系统的测试和使用。进一步推进学校移动应用的开发和使用。

42.加强支撑条件体系建设。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基础服务的智能化、移动化转变。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及专题展览。完成博物馆展厅陈列改造、虚拟展厅的上线、手机导览系统建设。完成数字档案馆一期验收并上线,继续推进二期建设。基本完成《东华大学志》的编撰。完成分析测试中心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大型仪器的“24小时”开放。

43.优化资源配置。在《东华大学学院用房配置定额及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分类推进校、院两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教学用房、实验用房、科研用房、后勤保障用房、经营性用房的定额核算,制定与其适应的管理办法。通过制订《东华大学科研用房有偿使用办法(试行)》,在校级增量用房上,率先从科研用房建立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公用房资源使用的信息公开机制,从人财物、重点补贴、系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构建房屋资源、设备资源一体化的实验室建设目标,推进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有效集成土地、房屋、设备等信息,提高资源管理能力及效率。

44.加强财务管理。加强综合预算管理,逐步实现由“条线”管理方式向“块状”管理方式、由“重增量”到“重绩效”的转变。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严格控制学校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盘活存量资金,强化“年度预算”的概念,加快资金执行进度,严格将2015年学校重大财政专项资金结转结余数(含未核销的暂付款)控制在5%。深入推进“五纵四横”框架下的制度建设,印制财经手册,做好《东华大学财务管理制度(试行)》、《东华大学债权债务管理办法》、《东华大学差旅费报销办法》等财经制度的宣传,密切关注国家新出台的财经政策,并对现有制度查漏补缺。

45.实现校办企业健康发展。制定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事企分开、权责明晰的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实现校办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依规办理国有资产管理的报批报备。清理规范校办企业,厘清产权关系,对管理不规范、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校办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室、上海学人艺术书店等改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