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获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第二批)

索取号:G007-0302001-2017-0030发布时间:2017-01-03浏览次数:429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2014GE2298全成形3D织物经编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2014GE2286双面成形提花经编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推广应用情况

1)无缝成型经编机

本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全成形智能化经编装备的企业,并有产品在国内企业中批量应用。本项目产品无缝成形经编机已被多家用户厂家应用,用于生产各类高档无缝全成形产品。截止到2015年,本项目产品已累计销售100台,实现销售11000万元。

该项目产品获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十二五首批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第一批支持(发改办高技【20112548号)和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招标项目支持(苏财教【2013189号)。

23D织物经编机

本项目产品具有高速、稳定、高质量、低噪音等优良性能,可编织全成形立体结构经编织物,每台销售价为76万元左右,仅为同类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市场前景广阔。截止到2015年,本项目产品已累计销售110台,实现销售8360万元。

3GE2286双面成形提花经编机

本项目产品可用于编织服装面料、家纺面料等高档纺织品,其经编织物具有一次成形、时尚、立体感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机器运行平稳,生产效率高,变换花型品种快捷,使用维护方便。截止到2015年,本项目产品已累计销售90台,实现销售7200万元。

预计到2017年,全成形智能化经编装备的市场需求量将超过300/年。全成形针织服装将达到10亿件/年以上的生产销售规模。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

1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全成形服装生产的经编机中国ZL201310176791.9

2发明专利一种经编机的导纱装置中国ZL200710190734.0

3发明专利梳栉横移的驱动装置中国ZL200710190735.5

4发明专利一种经编机摇架装置中国ZL201410633742.8

5发明专利一种经编机连杆传动保护装置中国ZL201410628492.9

6发明专利一种双针床经编机曲轴润滑冷却系统中国ZL201110333699.X

7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张力控制的经编机中国ZL201310151672.8

8发明专利一种经编机减振装置中国ZL201410634050.5

9软件著作权针织智能工厂管理系统中国2015R11S073846

10软件著作权多维精协嵌入式控制系统中国2015R11S072748


主要完成人情况

1、陈南梁,男,教授,东华大学。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6],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2王敏其,男,高级经济师,五洋纺机有限公司。项目技术及产业化负责人,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软件著作权[9-10],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3王云良,男,教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6],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4、蒋金华,男,副教授,东华大学。负责经编工艺设计及控制,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6],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5、王水,男,工程师,五洋纺机有限公司。负责经编机设计及智能控制,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6、高燕,女,五洋纺机有限公司。负责经编机设计及加工,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7、龙海如,男,教授,东华大学。负责贾卡提花设计及工艺控制,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见产业合作,论文[35-36]等。

8、赵启,男,工程师,五洋纺机有限公司。负责经编机设计及加工,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9王菡珠,女,工程师,五洋纺机有限公司。负责经编机设计及加工,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10程凌,男,工程师,五洋纺机有限公司。负责经编机设计及知识产权,在本项目技术创造性工作中对创新点1-3均有贡献。创造性贡献及成果见支撑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五洋纺机有限公司

作为项目主要承担单位,作为行业双针床经编机领军企业,主要负责全成形系列经编机研制工作。项目设计了1、 研发并应用了双面短动程舌针多维编织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单台设备能生产以化学及天然纤维为原料的全成形系列服饰产品;2、 研发了高机号(E30及以上)全成形编织技术,实现了细密全成形服饰产品的编织,织物密度达到20cpc。3、 采用了高机号全成形贾卡技术,实现了全成形产品的成形、任意花型组合的提花要求,响应速度达到了10ms。4、 研发并应用了双面复合式组合连杆机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技术,改善了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实现了短动程舌针的双面编织功能。5、基于高机号编织适合人体结构特征全成形产品,研发了编织适合人体结构特征的多速多段电子送经、电子牵拉控制技术。6、基于研发的多维精协嵌入式的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整机机电一体化高速、高精度协调控制,提高了整机的智能化水平。7、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经编全成型生产线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与控制,使经编智能生产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项目已授权发明等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项目的完成促进了传统纺织机械的发展,是高性能智能化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与基于互联网+经编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可以打破国外同类设备的垄断局面,对提升我国高端纺织机械的智能制造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东华大学

作为项目参与主要单位,与五洋纺机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机制和联合研发中心,在机械、纺织技术、经编技术等方面实行强强联合,多位资深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多次派科研骨干(硕士、博士)到公司挂职实习、联合设计研发。主要围绕全成形经编机技术及装备展开,突破了无缝成型经编机一些列关键技术、装备机构设计制造技术和经编产品工艺设计等创新技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全成形经编机的成圈曲线进行了优化,各成圈部件的运动配合更趋合理,运动部件的曲线更加平稳,送经机构研究及各种机构改进与完善。各成圈部件的运动配合更合理;应用三维软件对曲轴的静平衡模拟设计,利用三维仿真软件对整机进行动态仿真运动模拟运算,优化整机的结构,对运动配合曲线进行模拟、完善,实现配合的最优化;设计了曲轴相同曲轨的同步性;整机结构合理、紧凑,设备保全、调试简单方便。

在项目实施的推动作用下,学校与合作单位之间开发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极大推动了合作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课题攻关的多项技术成果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产品等,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项目主要参与单位,与五洋纺机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机制和联合研发中心,在机械、纺织技术、经编技术等方面实行强强联合,多位资深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多次派科研骨干及学生到公司挂职实习、联合设计研发。主要围绕全成形经编机技术及装备展开,突破了无缝成型经编机一些列关键技术、装备机构设计制造技术和经编产品工艺设计等创新技术。创新了基于物联网的高效智能化生产线,整体由整经设备、智能化经编设备、缝剪设备、染色设备、定型设备、自动包装设备组成。通过各类传感器、监控设备实现对生产线运行时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通过网络传输至服务器进行存储,再由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管理以及输出,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和远程监控、信息交换,极大的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陈南梁,排名1,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合作时间2011-2016,合作方式包括共同立项、共同专利、产业合作、共同获奖;合作成果包括专利、成果鉴定证书、获奖等;证明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6],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王敏其,排名2,项目技术及产业化负责人。合作时间2011-2016,合作方式包括产业合作、共同知识产权、共同获奖;合作成果包括专利、成果鉴定证书、获奖等;证明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软件著作权[9-10],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王云良,排名3,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合作时间2011-2016,,共同立项、共同专利、产业合作、共同获奖;合作成果包括专利、成果鉴定证书、获奖等;证明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6],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蒋金华,排名4,负责经编工艺设计及控制,合作时间2011-2016,合作方式包括共同立项、共同专利、产业合作、共同获奖;合作成果包括专利、成果鉴定证书、获奖等;证明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6],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王水,排名5,负责经编机设计及智能控制。合作时间2011-2016,合作方式包括产业合作、共同知识产权、共同获奖;合作成果包括专利、成果鉴定证书、获奖等;证明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6],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高燕,排名6,负责经编机设计及加工。合作时间2011-2016,合作方式包括产业合作、共同知识产权、共同获奖;合作成果包括专利、成果鉴定证书、获奖等;证明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龙海如,排名7,负责贾卡提花设计及工艺控制。合作时间2011-2016,合作方式包括产业合作、论文合著、共同知识产权;合作成果包括新产品鉴定证书、论文等;证明材料:见产业合作,论文[35-36]等。

赵启,排名8,负责经编机设计及加工。合作时间2011-2016,合作方式包括产业合作、共同知识产权、共同获奖;合作成果包括专利、成果鉴定证书、获奖等;证明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6],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王菡珠,排名9,负责经编机设计及加工。合作时间2011-2016,合作方式包括产业合作、共同知识产权、共同获奖;合作成果包括专利、成果鉴定证书、获奖等;证明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程凌,排名10,负责经编机设计及知识产权。合作时间2011-2016,合作方式包括产业合作、共同知识产权、共同获奖;合作成果包括专利、成果鉴定证书、获奖等;证明材料:见成果鉴定证书[附件4],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16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