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讲话。我校喜获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陈革副校长和我校获奖代表一行参加了大会。
由我校材料学院张清华教授领衔完成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针对国内外生产聚酰亚胺(PI)纤维普遍采用的湿法纺丝技术路线存在的生产流程长、溶剂回收能耗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首次提出了聚酰亚胺干法成形“反应纺丝”的新原理新方法,揭示了干法纺丝动力学模型和纤维微结构调控机制,建立了大分子结构设计及聚合过程的调控方法,攻克了基于“反应纺丝”的干法纺丝成形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国际上首套干法纺PI 纤维的成套技术与关键装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6项。该项目产品已成功用于耐高温滤材,特种防护服等领域,有效推动了高性能纤维国产化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校纺织学院程隆棣教授领衔的“苎麻生态高效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课题组,为解决长期以来苎麻纺织加工劳动生产率低、污染大,产品档次及附加值低等严重制约苎麻产业发展的难题,创新开发生态高效生物化学一步法脱胶技术,实现了苎麻脱胶的生态高效、节能减排,开发了苎麻新型纺纱技术,分别研发出长麻纺和短纤纺纱技术和装备,大大提高了纱线纱支,降低了纱线毛羽,攻克了高支苎麻织造技术,解决了高浓高粘浆液的均匀性、流动性、浸透和被覆均衡性问题,提高了织造效率,同时,研制了系列专用助剂,开发了苎麻染色及整理技术。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已建成2条产业化生成线,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对提升苎麻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推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计算机学院章昭晖教授参与的“网络交易支付系统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面向网络交易欺诈风险精准判定和瞬时辨识两大关键技术问题,在业务主体交互分析、支付系统行为辨识、系统交易在线认证、风控平台实时并发等方面实现重大技术创新或突破,构建了网络交易支付的风险管控技术体系。成果服务于国家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支付宝、快钱等国内领先第三方支付企业得到成功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校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毛志平教授参与的“基团功能强化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创制与应用”项目,自主开发创制的新型反应性染料在棉纤维上的固色率、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上,均有重大突破,染料行业专家鉴定,居国际领先水平。获10项中国发明专利,创制的14个新型反应性染料通过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全评价,已累计生产1.3万余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通用项目共22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7项,二等奖4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