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获推荐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公示(第二批)

索取号:G007-0302001-2018-0045发布时间:2018-07-06浏览次数:471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有关规定,现将东华大学参与的获推荐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项目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18年7月6日至2018年7月12日。

    任何人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以真实身份书面向学校提出,并注明有效的联系方式,匿名异议将不予受理。


联系人:陈  辉

电 话:67792023


附件:获推荐项目资料


                                             东华大学科研处

                                            二○一八年七月六日




附件:获推荐项目资料  


申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手功能障碍康复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二、推荐单位:复旦大学

三、项目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编号2013BAI10B03)承担单位,在该课题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围绕手功能康复的“产、学、研、医模式”、“中西医结合模式”,研发了“中枢神经损伤后的手功能康复”新技术、适宜推广技术建立了中国手功能康复研究学术组织和众多国际合作拓宽了手功能康复的研究领域和思维模式,并最终在国内外进行技术、理念的推广应用。

  1. 开发了手功能障碍康复的新技术

2013年至今,申请人课题组提出四种基于原创设备的手功能康复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技术普及应用:

(1)基于中枢干预的手与上肢功能训练技术: 申请人课题组提出以运动想象作为技术核心,通过镜像视觉反馈、生物反馈、神经反馈等手段进行中枢兴奋并辅以外周运动疗法,进而提升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效果。其中,以镜像视觉反馈为主的技术已实现临床转化,形成康复设备——“多模态同步反馈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华山医院与上海迈动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系统用摄像头的方法解决了传统设备使用过程复杂的问题,以特殊的、具有治疗作用的镜像视觉反馈为主导,结合外周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形成多模态反馈,提升患者特定脑区兴奋性,增强训练动作的感知程度。

(2)手运动功能定量评定技术:手部运动复杂,缺乏简易、定量的运动学评估设备及技术。申请人课题组提出利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解决手运动功能客观评价的问题。该技术借助“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系统(华山医院与上海大学),基于光学智能动作捕捉设备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多维度精准视觉采集与智能分析,首次提出并实现了手运动功能定量评估标准,克服了传统量表或人工器械评估带来的主观随机性、非定量、不精准等缺陷。

(3)脑卒中手功能康复辅具技术:申请人课题组在总结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生理病理学特征表现的基础上,结合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各时期的临床特点,借鉴神经易化技术理论设计出“手功能康复辅具(华山医院与东华大学、上海朗信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并基于该辅具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辅具康复技术,包括保持良肢位摆放、降低上肢及手的肌张力、减轻上肢及手的水肿、限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上下肢一体化理论”下的步态训练等。

(4)基于智能手套的手功能康复训练与评估技术:申请人课题组针对脑卒中患者手弯曲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提出采用智能可穿戴技术来进行手功能弯曲的训练与评估,开发出了“手功能康复训练与评估用智能针织手套系统”(华山医院与东华大学、上海迈动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该系统包括针织柔性传感器及针织手套、信号采集、训练软件以及图像显示等部分,可以图形化及数字反映五个手指以及手腕的弯曲变化。通过穿戴集成针织柔性传感器的智能手套,患者可以在可视化环境下跟随训练软件进行手弯曲功能训练,并能用该系统定量评估患者手弯曲功能的康复程度。

  1. 提出了手功能康复原创理论

申请人课题组基于临床发现和科研成果总结凝练出了三个适用于手功能康复的原创理论,并在国内外进行新理念的推广:

(1)“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该理论从手与脑的关系和中枢可塑性角度切入, 通过中枢干预促进功能脑区激活,提高神经可塑性,在脑区激活状态下进行外周干预强化感觉与运动控制模式对中枢的正性反馈与输入,从而促进脑功能的重塑。

(2)“上下肢一体化”理论:该理论从早期良肢位,再到后期步行训练中的上下肢功能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在脑卒中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上肢/手必要的辅具支持,通过控制上肢异常运动模式,减少躯干不必要代偿或下肢的异常模式,从而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3)“协同与制衡”理论:该理论从日常双侧协调运动出发,对比脑卒中患者健患侧躯体功能的失调,联系交互性半球间抑制理论,通过健患侧肢体的协同平衡,促进患侧肢体的功能康复。

3.拓宽了手功能康复的研究领域

课题立项前,康复临床主要关注手外伤、骨折后等引起的手功能障碍。申请人课题组发现,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脑卒中后引起的上肢手功能障碍更为常见且严重,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依托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20年的脑卒中康复研究基础,申请人提出关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创新提出研究、临床工作模式,如手功能康复“产、学、研、医模式”、“中西医结合模式”等,并聚焦“中枢神经损伤后的手功能康复”开发新技术。

此外,我国乳腺癌术后继发的手和上肢感觉、运动障碍,淋巴水肿等问题长期处于空白状态。悉尼大学健康科学院于2014年与本人课题组建立深度合作,并聘申请人为其学院荣誉教授,就乳腺癌术后的手与上肢功能障碍康复开展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申请人课题组还关注颈椎病,平山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脑瘫、产瘫等疾病导致的手功能障碍问题,将手功能康复纳入临床疾病康复的多个方面。从外周神经、骨骼、肌肉问题到中枢神经系统、脑科学问题等,将手功能康复拓展成为一个创新、全面的领域。

  1. 组建了国内手功能康复相关学术组织

与国际相比,中国在2015年之前没有关于手功能康复的学术组织。为进一步推广学术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手功能康复事业,申请人团队积极组建了市级、国家级手功能康复相关学术组织,主要包括:2015年1月31日,依托上海市科委成立“上海电生理康复技术战略创新联盟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年7月23日,成立中国医疗保健与国际交流促进会康复医学分会手功能康复学组”2017年12月9日,成立“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其中,“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康复医学发展史上首次以“手功能康复”为主题设置专业委员会。该专委会的成立也象征着中国首个国家级“手功能康复”学术组织的诞生,为该领域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术、临床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也为相关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大的平台。

综上所述,本项目依托国家课题研究成果,在“手功能康复”领域各个层面进行了开创性、拓展性的工作。本项目实现了“手功能康复”在学术组织层面上的“无”到“有”,临床技术层面的“粗”到“精”,科学研究层面的“窄”到“广”,并对相关新技术、理念进行推广和转化,将研究结果落到实处,切实提升我国“手功能康复”事业的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序号

完成单位

创新推广贡献

1

复旦大学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子课题承担单位。依托“产、学、研、医”模式,研发了以“多模态同步反馈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手功能康复辅具”和“手功能康复训练与评估用智能针织手套系统”为代表的创新治疗设备,并提出“上下肢一体化”、“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制衡理论”等三个手功能创新康复理论。同时,将手功能康复新技术、新理论在全国119家会员单位进行推广。

2

东华大学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子课题参与单位。完成脑卒中偏瘫上肢用动态矫形器中的手套式功能辅具载体、远红外支具载体手套的研发。开发出了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康复训练与评估用智能针织手套系统”。

3

上海朗信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调研手功能康复支具手套市场前景,与华山医院合作研发手功能康复支具,制作产品,申请报备注册一类医疗器械证,积极进行市场推广。

4

上海迈动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 “多模态同步反馈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的样机制作,并进行迭代优化,生产成品上市。申请报备注册一类医疗器械证,积极进行市场推广。完成“手功能康复训练与评估用智能针织手套系统”的优化与生产,申请报备注册医疗器械证,积极进行市场推广。

5

上海大学

“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的技术攻克与样机制作,并参与该样机的临床预试验、正式试验等工作。

五、推广应用情况

1.推广范围

(1)国内:借助于申请人团队组建的各级学术组织,本项目技术推广已涵盖全国所有省市的地方学会。以“中国康复医学会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为例,有专业委员会委员119人,已有推广应用单位84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此外,申请人团队已在全国169家会员单位进行手功能障碍康复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

(2)国外:基于“手功能康复”及相关新技术已于国外多家科研单位建立合作,积极推广新技术。包括:悉尼大学健康生命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系统设计工程学院,德中合作发展学院等。此外,也与国际手功能康复相关学术组织(如亚太手治疗师协会)积极接恰,在国际层面宣传中国自主原创的技术与设备。

2.推广形式

(1)国家继续教育学习项目:自2015年以来,申请人团队在全国开展了多期手功能康复新技术推广学习班,截止目前主办了12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6期高级培训班,参与全国地方级学习班100余期,总课时数超过3000小时。涉及全国近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全国范围内新技术、新理论、新思维推广应用,将手功能康复创新技术落到各个层面的临床应用当中。

(2)学术会议:自2014年,申请人团队举办多届“手功能康复年会”和手功能康复专场演讲,邀请手功能康复研究领域专家进行解读,并在国内、国外多个学术会议上对项目新技术、理念进行推广宣传,包括国内各地方省市级康复学术会议、“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年会”以及“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等。

(3)大众媒体:申请人团队于2014年,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成立“手功能康复协作平台”,宣传、推广“手功能康复”新技术与理念,目前已累及发文500余篇,关注人数超26000人。


六、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奖时间

奖种名称

奖励等级

项目名称

颁奖单位

2017.11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塑的康复治疗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中国康复医学会

2017.01

中华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

中华医学会

七、主要知识产权情况

序号

国别

知识产权类别

名称

授权号

1

中国

发明专利

基于蓝牙传输的便携式上肢功能评定测试仪

ZL 2014 1 0154882.7

2

中国

发明专利

痉挛手动态矫形用成套装置

ZL 2011 1 0220217.X

3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无线揽式多点压力监测传感装置

ZL 2017 2 0318127.7

4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用于手功能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的装置

ZL 2017 2 0062575.5

5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纬编针织物应变传感器

ZL 2017 2 0349874.7

6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基于柔性织物传感器的智能穿戴监测系统

ZL 2017 2 0061924.1

7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上肢臂围定点测量装置

ZL 2016 2 1258452.0

8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用于脑卒中偏瘫上肢用动态矫形器的手套式功能辅具载体

ZL 2016 2 1411951.9

9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便携式上肢功能测试装置

ZL 2014 2 0188267.3

10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上肢功能评定测试装置

ZL 2014 2   0187724.7

11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用于脉搏信号监测的针织柔性传感器

ZL 2012 2

0565490.6

12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动态矫形用插片

ZL2011 2 0278605.9

13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功能障碍手柔性分指手套

ZL2011 2 0278618.6

14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痉挛手动态矫形用成套装置

ZL 2011 2 0278864.1

15

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

可调式痉挛手指康复牵引装置

ZL 2011 2 0278882.X

16

中国

外观专利

长颈鹿手杖(儿童用)

ZL 2017 3 0106614.2

17

中国

外观专利

康复评估设备外骨架

ZL 2016 3 0138361.2


八、主要完成人

排名

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单位

工作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

贾 杰

教授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课题负责人。依托“产、学、研、医”模式,针对手功能障碍研发了“多模态同步反馈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和“手功能康复辅具”,并提出“上下肢一体化”、“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制衡理论”等三个手功能创新康复理论。

牵头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上海电生理与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各层面的“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均任首任主委。

2

沈 为

副教授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课题。脑卒中手功能康复辅具新技术及产品研发东华大学课题组总负责。

3

何志杰

住院医师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全程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课题,并参与脑卒中手功能康复辅具的设计及临床实验。

4

丁 力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参与“康复辅具新技术”研发以及适宜化;参与“多模态同步反馈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研发。

5

陆小锋

副教授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参与多维视觉手功能康复定量评估样机设计及算法研究

6

刘同友

上海朗信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朗信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承担脑卒中手功能康复支具手套功能插片设计工作

7

李 鹏

上海迈动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迈动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华山医院研发“多模态同步反馈手功能康复训练系统”,并积极进行产品注册。

8

唐朝正

复旦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参与脑卒中手功能康复支具手套的迭代优化、预实验、正式临床试验等工作

9

龙海如

教授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完成手功能康复训练与评估用智能针织手套系统的设计,以及针织柔性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测试与分析

10

陈 创

住院医师

复旦大学

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

参与脑卒中手功能康复新技术的临床研究等工作

11

范晨雨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参与“手功能康复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的专利申报,并负责本课题的临床研究及报奖工作。

12

王鹤玮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自硕士阶段开始围绕各种原因的上肢和手部水肿的评估和康复治疗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

13

陈树耿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参与手功能康复新技术的临床研究,如:肌电研究等。

14

徐冬艳

主管治疗师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参与手功能支具手套的设计研发、部分制作。

15

田 婧

主管治疗师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负责脑卒中手功能康复新技术在华山医院的临床应用,及在全国各单位的临床推广。

16

刘 强

主管治疗师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帮助手功能康复新技术在全国各单位的临床推广。

17

徐 臻

东华大学

上海凯鑫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远红外支具载体手套的原料设计及针织全成形工艺设计



一、项目名称:新型高效光催化剂在杀菌方面的应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二、推荐单位:香港中文大学

三、项目简介:

1972年光催化技术发现以来,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光催化技术杀灭细菌方面的研究报道。但是由于传统用的光催化技术仍存在低效的缺点,因此大大限制了该技术在实际消毒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改善该技术在杀菌应用的效率,提高杀菌方面应用的可行性,自2002年开始,香港中文大学王保强和余济美课题组,联同东华大学张丽莎课题组针对光催化技术在细菌杀灭的效能和机理研究方面联合开展长期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系列研究成果:

(1)在不锈钢片表面成功包覆二氧化钛,用于光催化杀灭空气中细菌(代表性论文1, Environ. Sci. Technol. 2003(37):2296-2301)

(2)成功制备银(代表性论文2, Langmuir 2003(19):10372-10380),(代表性论文3, Environ. Sci. Technol. 2005(39):1175-1179)和铋-(代表性论文6, Appl. Catal. B: Environ. 2011(108-109):108-116)共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能显着提升其可见光光催化杀菌效率,同时对合成钒酸铋纳米管的可见光光催化杀菌表现及基理进行详细研究(代表性论文7, Environ. Sci. Technol. 2012(46):4599-4606)

(3)构建具有双可见光活性中心的AgBr-Ag-Bi2WO6体系(代表性论文4, Environ. Sci. Technol. 2010(44):1392-1398)BiOBr纳米球(代表性论文8, J. Hazard. Mater. 2012(211):104-111)用于高效光催化杀菌,同时对其他异质结半导体催化剂的光催化表现及基理进行详细研究(代表性论文10, Chem. Soc. Rev. 2014(43):5234-5244)

(4)首次将天然闪锌矿用于高效可见光光催化杀菌(代表性论文5, Environ. Sci. Technol. 2011(45):5689-5695)

(5)采用软化学法成功制备石墨烯/氮化碳共包单质硫光催化剂,率先实现非金属催化剂用于高效可见光光催化杀菌(代表性论文9, Environ. Sci. Technol. 2013(47):8724-8732)


综合以上各项,两家联合申报单位合计发表SCI论文53篇,其中IF>5.0杂志论文34篇;发表的论文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SCI总引用率达3,950次,SCI他引总次数超过3,000次。其中有四篇论文(代表性论文4, Environ. Sci. Technol. 2010(44):1392-1398;代表性论文8, J. Hazard. Mater. 2012(211):104-111;代表性论文9, Environ. Sci. Technol. 2013(47):8724-8732;和代表性论文10, Chem. Soc. Rev. 2014(43):5234-5244)入选Web of Science高引用率论文。单篇SCI论文最大引用次数超过700次,有10篇论文SCI引用数超过100次。有12010年发表的论文三年(2013-2015) SCI引用率超过170余次。







四、论文、论著目录


不超过10篇代表性论文、专著

序号

论文、专著

名称/刊名/作者

影响

因子

年卷页码年():页码

发表

年月

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中文名)

SCI

他引次数

他因总次数

是否国内完成

1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photo-induced hydrophilicity of TiO2 films coated on a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immy C. Yu, Wing Kei   Ho, Jun Lin, Ho Yin Yip, Po Keung Wong

6.653

2003(37):

2296-2301

2003-05

余济美/余济美

208

226

2

nanoparticles and silver-coated TiO2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nd bactericidal activities/ Langmuir/ Lizhi Zhang,   Jimmy C. Yu, Ho Yin Yip, Quan Li, Kwan Wai Kwong, Anwu Xu, Po Keung Wong.

3.789

2003(19):

10372-10380

2003-11

余济美/張礼之

203

223

3

Efficient visib le light-induced photocatalytic   disinfection on sulfur-doped nanocrystalline titani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immy C. Yu, Wing Kei Ho, Jiaguo Yu, Ho Yin Yip, Po Keung   Wong, Jincai Zhao.

6.653

2005(39):

1175-1179

2005-02

余济美/余济美

485

523

4

Effective photocatalytic disinfection of E. coli   K-12

using AgBr-Ag-Bi2WO6   nanojunction system irradiated by visible light: The role of diffusing   hydroxyl radica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isha Zhang, Kin   Hang Wong, Ho Yin Yip, Chun Hu, Jimmy C. Yu, Chiu Yeung Chan, Wong Po Keung

6.653

2010(44):

1392-1398

2010-02

王保强/张丽莎

317

326

5

Naturally occurring sphalerite as a novel   cost-effective photocatalyst for bacterial disinfe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Yanmin Chen, Anhuai Lu, Yan Li,   Lisha Zhang, Ho Yin Yip, Huijun Zhao, Taicheng An, Po Keung Wong

6.653

2011(45):

5689-5695

2011-07

王保强/陈艳敏

71

74

6

Comparative study of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s of dye decolorization and bacterial disinfection by   B-Ni-codoped TiO2 microspheres: The role of different reactive   specie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Wanjun Wang, Lizhi Zhang,   Taicheng An, Guiying Li, Ho Yin Yip, Po Keung Wong

11.698

2011(108-109):

108-116

2011-10

王保强/王万军

124

126

7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inactivation of   E. coli K-12 by bismuth vanadate nanotubes: Bactericidal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njun Wang, Ying Yu,   Taicheng An, Guiying Li, Ho Yin Yip, Jimmy C. Yu, Po Keung Wong

6.653

2012(46):

4599-4606

2012-04

余颖,

王保强/

王万军

74

79

8

Ionothermal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 BiOBr   microspheres for water treatment/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Dieqing   Zhang, Meicheng Wen,

Bo Jiang, Guisheng Li, Jimmy C. Yu.

6.434

2012(211-212):

104-111

2012-04

余济美/张蝶青

74

80

9

Graphene and g-C3N4 nanosheets   cowrapped element al α-sulfur as a novel metal-fre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 for bacterial inactiv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njun Wang, Jimmy C. Yu, Dehua Xia, Po Keung Wong,   Yecheng Li

6.653

2013(47):

8724-8732

2013-08

余济美/王万军

137

139

10

Semiconductor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s: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Huanli   Wang, Lisha Zhang, Zhigang Chen, Junqing Hu, Shijie Li, Zhaohui Wang, Jianshe   Liu, Xinchen Wang

40.182

2014(43): 5234-5244

2014-08

张丽莎,柳建设,

王心晨/王煥丽

734

758


五:完成人情况

排名

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单位

工作单位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

王保强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主要和第二完成人协调和统筹整個項目的科研工作,重点开展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杀菌方面的机理和应用。如(1)构建掺杂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2)利用水热-化学浴沉积两步法研制了新颖的 AgBr-Ag-Bi2WO6纳米异质结等来开展光催化杀菌的科研工作,(3)选取天然闪锌矿用于高效可见光光催化杀菌。是代表性论文4567的通讯作者。在本项目中全时间投入工作。

2

余济美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主要和第一完成人协调和创造良好的合作条件,开展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分析。是代表性论文12389的通讯作者。在本项目中全时间投入工作。

3

王万军

其他

香港中文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主要在第一、第二完成人的统筹指导下进行针对本项目的独立研究,重点开展TiO2基、铋基、以及非金属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光催化杀菌性能测试及杀菌机理研究。如(1B-Ni-TiO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杀菌和染料降解的机理对比研究;(2BiVO4纳米管的制备及光催化杀菌机理研究;(3)石墨烯/氮化碳共包单质硫非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及其光催化杀菌机理研究。是代表性论文679的第一作者。在本项目中全时间投入工作。

4

张丽莎

副教授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发展了多种可见光响应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探索了它们在光催化杀菌方面的应用,归纳了半导体异质结光催化杀菌的进展和机理。是代表性论文4的第一作者以及代表性论文10的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