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2018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索取号:G007-0104002-2018-0013发布时间:2018-09-25浏览次数:1129

东华大学2018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2018年下半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对标一流,聚焦改革创新,狠抓落地生效,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写好东华教育事业的奋进之笔

一、改革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三部委关于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完善和实施,切实推进学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措施的落地生效,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1.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为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以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69周年等为重要契机,深入开展各类宣讲,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进一步落实《东华大学党委中心组2018年学习安排》和《东华大学二级单位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办法》,推进二级单位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 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宣传思想工作为重要职责,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科学谋化、统筹推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好中央和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文件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细则和二级单位党组织委员会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逐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三大主体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制度清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对标一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项重点工作,深化改革、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贯彻落实三部委关于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坚持特色一流、坚持内涵发展、坚持改革驱动、坚持高校主体的原则,加快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完善和实施;切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好高质量人才队伍增量工作,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存量活力,健全校院两级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抓好《关于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各项措施的落地生效。

二、组织工作。由组织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求突破干事创业求发展的用人导向,深入推进二级单位班子的任期目标责任制,不断加强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建设,落实党建对标争先计划,扎实做好党建质量提升攻坚重点任务。

4.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到届二级单位党政班子的换届工作。做好相关学院海内外公开招聘院长工作。建立二级单位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长效机制,探索完善二级单位班子、干部考核体系,强化分类考核。建立干部监督档案,健全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日常管理机制。落实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工作要求,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构建后备干部队伍,特别是年轻干部队伍选拔、培养、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细化校院两级干部队伍建设责任。

5.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抓实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四级责任落实;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东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东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修订《东华大学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委员会队伍建设,举办教职工、学生支部书记培训班。落实党建对标争先计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培育和建设党建工作示范党组织“‘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共产党员先锋岗,引领推动基层党建质量整体提升。

6. 加强统战工作。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开展不忘多党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统一战线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活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学校发展和服务社会贡献智慧力量。支持和协助党派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和骨干队伍建设,举办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骨干培训班。

7. 加强工青妇和离退休工作。修订《东华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试行)》、《东华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实施意见》,召开学校第十届教代会暨第十八届工代会第五次会议。扎实做好女教职工权益保护工作。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入开展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创新方式,做好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三项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拓展正能量活动。

三、宣传思想工作。由宣传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政治方向,坚持文化引领,以质量提升为主线,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并实施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不断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8. 深入推进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制定并实施《东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抓好思政理论课教学五个百分百工程,做深做强特色育人项目。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式发展。

9. 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东华大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东华大学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开展意识形态工作2018年下半年督查。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学习教育,强化网络思政和易班品牌建设,推进研究生进易班工程,继续实施互联网+课程思政项目。组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活动。修订《东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做好队伍建设及辅导员队伍干部培养规划,高标准建设新疆籍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队伍。

10. 深化校园文明文化创建。制定《东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推进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品牌项目培育工作。组织《钱宝钧》(2018版)话剧的展演工作。完成学校新版宣传片拍摄工作,启动校园网升级及部门网站改版工作。组织开展学校第34个教师节主题活动,做好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及优秀教师典型宣传工作,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11. 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做好校园稳定工作,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完成东华大学松江大学城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三期工程,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组织编写《东华大学安全手册》。建立平安校园长效工作机制,完成东华大学安全管理平台的安全性检测认证工作,上线东华大学隐患排查系统。加强国家安全和防范抵御邪教工作,做好学校保密工作。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四、纪监审工作。由纪委办公室和审计处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主体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深化巡视整改,启动校内巡察试点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把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引向深入。

1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共东华大学委员会巡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启动巡察试点工作。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分类开展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做好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建立健全处级(含按处级管理)干部的廉政档案。开展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情况回头看检查。贯彻执行《东华大学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巩固校内专项治理成果。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加强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监管。做好办信查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对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处置。

13. 加强审计监督。加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履行干部监督职责。开展科研经费、校级预算执行和决算、工程建设(修缮)、校办企业等审计,推进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五、专业、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由发展规划处总体牵头,协同研究生部、教务处,按照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以学科建设为统领,对全校各个本科专业、学位点和学科情况进行总体梳理和盘点,提出拟调整、储备和聚焦方案。

14.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和上海高峰学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落实各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标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和上海高峰学科建设目标任务,成立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形成归口管理和学院、部处联动相结合的协同机制。

15.落实一体两翼+引擎学科新布局,优化学科建设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水平发展。根据《东华大学2018-2020年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各类经费投入,整合资源配置,加快有重点、分层次的学科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学科发展水平。

16.推进各专业、学位点和学科建设的优化和布局。按照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对全校各个本科专业、学位点和学科情况进行总体梳理和盘点,结合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国家学位点合格评估,拟订学校学位点调整的基本原则及分步调整计划。

六、人才培养。由教务处和研究生部,根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双一流建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四个回归。系统研制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和方案,健全覆盖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名教师、名课程、名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7.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的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效果。

18.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进一步明确不同学位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新工科建设,推进本科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和小班化。发挥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示范作用,构建互联网+工程教育等新型教育形态,落实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加快建立科教融合、产学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培养结构,适当增加研究生培养规模。

19.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和教学的一体化设计,推进名教师、名课程、名教材建设工作。突出教学一线需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大力发展在线课程和虚拟试验仿真教学项目,建设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引导教师将研究新进展、发展新经验、需求新变化等及时写入教材,着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和教材。做好少数民族预科生首批学生的教学管理及课程建设。

20.推进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施东华大学学生就业创业师资培养灯塔计划;促进就业和创业精准化服务,提升学生生涯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多渠道、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21.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完善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院级质量保障队伍建设,完善专业认证工作细则,形成体系化的工作规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质量保证与监督为长效机制,切实做好2018年国家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

22.加强体育和美育。推进上海市教委个性化教学改革,依托社会资源,统筹部署校园足球国际化职业化建设;筹建中国青少年攀岩发展研究中心并承办青少年攀岩比赛;承办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下的中法大学生女足文化周暨交流赛;深化校园美育,弘扬主旋律,继续建设好琴筝雅裳文化传习基地。

23.探索继续教育新模式。推进规范办学,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服务;紧贴社会需求,拓展非学历项目培训,优化现有办班结构;继续开发精品学历课程,完善在线非学历教育课程建设,延伸数字化学习的服务模式。

七、科技创新。由科研处会同成果转化中心,面向国家战略特需及国际时尚创意两个制高点,提前谋划和布局,多渠道筹措和争取资源,从项目入口开始到后续的扶持和培育,全面、系统梳理学校的科技创新培育和服务体系,以军工科研为抓手,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培育成重大成果,充分对接松江、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建省教育厅、际华集团、东方国际、李宁集团等,参与上海科创平台建设,筹建中国(上海)国际时尚科创设计研究院。此外,要统筹基地建设,加强宏观指导,保证即将迎评的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工程中心、先进玻璃制造技术工程中心、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能够通过评估,且在此基础上争优创优。

24.提升科研综合实力,扩大科研规模与总量。2018年纵向科研项目到校经费争取1.7亿,合同经费争取2.0亿元,进校横向科研经费争取提高10%

25.争取科技成果奖励的新突破。目前,我校国家科技进步奖有2项通过会评,继续做好国家奖以及各类各级科技奖励的组织和培育,力争省部级奖励保持良好态势。

26.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能力。加快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和保障体系建设,制定《东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及收益分配办法(试行)》等,加强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估工作。

27.提升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的承接能力。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做好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纳米专项项目(课题)、重要基础材料等国家重点专项的管理服务。

28.拓展军工项目。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军工保密管理,重点推进制度融合与归口管理;以军工科研为抓手,加强与国防军工部门的对接。

29.统筹基地建设。加强先进低维材料中心、时尚科创中心、纺织科创中心的建设,争取外部资源,建设开放的学科交叉重要平台;对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战略,争取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做好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迎评评估准备,争优创优。

30.启动2018年度人文社科繁荣计划。提高人文社科教师的积极性,多出学术精品;做好2019年度国家及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的组织培育;制定《东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认定办法》。

31.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发挥科学技术协会的作用,发展会员,开展服务,并成立青年分会、学生分会等,培养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

32.建成科研奖励系统,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进跨学科、跨学院的协同合作,发扬学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特色和传统,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联系,在相关产业集聚区探索建立产业研究院、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

八、队伍建设。由人事处牵头,深入推进学校《关于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各项措施的实施,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需要,结合学科学位点和专业梳理情况,加大高层次人才和35岁以下具有成长潜力的年轻教师队伍体系建设;健全校院两级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学院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利用好双一流专项资金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33.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实施办法。做好2018年专业技术职务首次聘任,进一步完善评聘办法,强化分类评价,设立评价标准,完善同行专家评价制度,保障公平、公正。

34.推进聘任机制改革,完善教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加大教师聘任竞争择优力度,实施好新进教师准聘和长聘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东华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教师岗位聘任考核制度;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发挥好岗位管理和薪酬等的激励作用;制定专职科研人员招聘和管理办法。

35.进一步规范新进教师选拔和聘任管理。加强教师招聘工作,落实好每月教师岗位评审会机制(大评委机制),推进和落实新进教师选拔和聘任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和完善试点学院新进教师招聘工作,不断优化结构,重质增量。优化非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提高非教师队伍招聘效率与质量。

36.引育并重,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途径,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认真总结特聘研究员的选拔、审核和聘用工作中经验;继续做好励志计划评审工作,注重对于入选励志计划的校内优秀青年教师的培育,形成覆盖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梯次资助体系;做好2018年人才计划,办好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和海外专场招聘会。

37.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制定、落实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育计划,规范各类人才的聘期考核评价工作,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好松江区和学校人才高地建设合作协议,建立区校人才合作共享工作机制;探索制定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类别青年教师发展的工作条件、育人环境和创新平台的办法。

九、交流与合作。由国际合作处协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举办第一届世界纺织教育大会,建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起草共同宣言和行动计划,增强学校一体两翼+引擎学科等的国际影响力。深入推进和松江、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建省教育厅的合作,坚持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38.贯彻落实《东华大学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战略规划》。办好首届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和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等重要国际会议,扩大学校在国际纺织领域的影响力;推进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建设,规范合作办学发展;继续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开展与世界一流高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开展全方位教研合作项目,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乌兹别克斯坦时尚周等。

39.建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吸引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来华学习,开展一带一路桥头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项目、联合走出去纺织服装企业及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在埃塞俄比亚筹建长三角一带一路纺织产能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非洲)。

40.促进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服装企业等开展应用型外国留学生卓越计划,开展全方位现代纺织教育领域合作与交流;建设全英语授课留学生项目,构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中外学生交流;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优化留学生结构,提升培养质量;加强国际课程和教材建设,扩大交换生英语授课平台,促进双向交流。

41.深化教育援非项目和孔子学院建设。扩展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新内容,建立孔子学院外派院长和师资队伍长效工作机制;在埃塞俄比亚举办第四届中非国际纺织服饰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论坛。

42.加强社会合作共建。拓展渠道,筹措资源,力争2018年捐赠到账1200万;规范运作基金会资金,实现增值保值,基金会账上资金收益率增加100%。完成上海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的换届,进一步加强基金会管理建设,制定《上海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境外捐赠资金管理办法》。

43.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持续开展教育对口援助。做好新形势下的援疆工作;拓展 “培养+”扶贫工作新模式,助力盐津精准脱贫,建设东华大学盐津继续教育基地,扎实开展各类教育。

44.整合推进时尚板块发展。依托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继续推进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建设,通过上格奖全球时尚科创大赛、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报告等项目,配合落实上海文创50,助力上海时尚产业发展;配合市教委建立和完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教联盟日常运行机制,体现和发挥联盟理事长单位的职责,整合校内外相关资源,促进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

十、条件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45.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大楼以及松江校区第二食堂、延安路校区SCF与时尚科创中心管理楼修缮等2018年度修购专项工程的验收;完成研究生公寓和工程训练中心加层暨工程创新实训中心项目的招标并开始施工;做好延安路校区垃圾房移址后的运行管理。

46.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松江校区新建3.5万伏供电扩容工程年底投入使用;完成延安路校区三教电气和上下水改造;完成松江学生公寓安全及节能改造修缮;完成能源管理监测平台的验收。

47.提升公务服务水平。信息化建设重点完成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公共教育平台升级与改造(四期);优化图书馆资源采购,精准服务学科建设;完善数字档案馆馆藏系统,推进档案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同步归档;完成纺织服饰博物馆少数民族展厅基础建设和布展,举办守望敦煌·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持续完善和推进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合作共管模式,推进中心数字化平台二期建设,实现中心所有仪器“24小时全开放;做好2019年度的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和2019年度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申报互联网出版许可证,落实《东华大学学报》、《纺织服装教育》等期刊的整改方案。

48.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完善校院预算两级管理,提升学院自主管理的责任意识和统筹管理能力,强化绩效管理,推进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相挂钩;进一步改革优化修购专项的申报和评审机制,争取更多的资源投入;扎实推进内控建设,梳理学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建立健全预算为主线、资金管控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协同机制,规避财务风险;深入落实放管服精神,强化服务理念,构建放得合理、管得规范、服得便利的财务服务体系; 落实政府会计改革,实施以权责发生制核算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实现从核算型参与管理型会计的转变,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49.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大资产管理体系,修订《东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制定《东华大学招投标采购实施细则》;实施《东华大学公用房管理办法(修订)》、《东华大学教学科研单位用房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房屋成本核算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形成总量核算、超额有偿、绩优奖励、年度结算的用房新机制,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特别是新华路校区的用房规划和布局。

50.建设安全校园。完成东华大学松江大学城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三期工程,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完善延安路校区、新华路校区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保持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定;继续推进实验室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实验室自查学院检查学校督查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及督导制度,建立安全防范常态机制,培育有条件的实验室参加ABET认证。

51.完善校办企业管理。建立事企分开、权责明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严格国有资产管理的报批和评估备案;重点完成上海学人艺术书店清产核资结果确认上海东华健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清产核资立项批复、结果确认以及上述两家企业和上海东华凯悦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国有资产评估备案;完成上海眼镜标准化开发中心股权转让,持续跟进浙江东华纤维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