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14日《解放日报》第14版“思想周刊”专栏刊发党委书记刘承功署名文章《以“四定”推动统一思想》。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定性、定向、定力、定型”,对于全党统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精准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逻辑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是从现阶段的国情出发,对社会发展现状、社会性质和制度发展现状的精准定性。
第二,清晰定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坚持和完善,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否则就会犯颠覆性的错误。
我们可以看到,《决定》中提出的很多问题和制度,前面都有一个定语作限定。无论是对具体问题的论述,还是对具体制度的阐述,这个方向是明确的。
例如,讲到党的领导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强调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然后,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表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决定》中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就是对制度发展方向的一个明确。
此外,《决定》完整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进一步指明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着力点。
第三,持续定力。
在明确制度基础和发展方向基础上,持续的定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定力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制度自信。在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定力来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冲击。
特别是,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具有自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的制度优势是从实践中形成的,是由“两个奇迹”来验证的:一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二是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在大国治理中,长时期同时实现这两个奇迹,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这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制度、优越制度。我们一定要有战略定力,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四,准确定型。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但是,巩固和完善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才能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果。
(原文刊载于2020年1月14日《解放日报》第14版“思想周刊”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