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在家期间一定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出门一定要戴口罩。”“鉴于目前疫情特殊时期,大家最好在家读书’充电’,不要参加各类聚会。”“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八点你应该知道。”假期里,透过手机屏幕,这些来自辅导员的“唠叨”,你一定很熟悉,你可知道,屏幕那边,是一份守护,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勇战“疫”情的关键时期,东华大学全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严防死守,每天24小时“在线”,通过“键对键”与学生“心连心”,用一次次提醒,一声声问候,为学生带去阵阵暖意,守护每个学生的平安健康,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数据采集,让疫情排摸更有精度
这个寒假隔离在家的纺织学院辅导员袁海源并不“孤单”,她每天与学生骨干进行线上会议,了解汇总学生健康信息,针对身在湖北的学生,采取“人盯人”战术,逐个沟通确认,每日线上打卡,她说这个假期很充实。
因疫情推迟婚期的材料学院辅导员何佳鸿,正月初六就坐上返沪火车。他深入分析每日填报的健康信息,针对个别有密切接触的学生,逐个线上谈话耐心细致安抚,还对湖北生源地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激励大家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为精准摸排学生情况,学校成立了疫情防控数据报送工作组,小组成员每天收集汇总、核对分析上万条全校汇总的学生疫情数据,经常工作至深夜。全体专兼职辅导员24小时“在线”,并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力量,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地毯式”排摸,准确了解掌握学生动态,对全体同学“每日一问”、对学生动态情况“每日一报”、对重点疫区同学“每日一谈”。同时,基于防疫上报系统每日进行防疫数据汇总分析,进一步提升疫情信息采集和数据管理的能力,提高疫情信息报送效率。
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让防疫教育更有速度
“你不要怕,我也不怕。我们深信黑暗终将消散,光明即将到来;爱和希望比疫情蔓延的更快。”“寒不敌温暖、毒不侵正义。中国加油,武汉加油!”“隔离的是病毒,凝聚的是人心。加油,武汉!我们与你们在一起!”疫情期间,各学院纷纷组织团支部开展“云”主题团日活动,同学们以抗疫祝福、手绘手写、拍摄vlog短视频等形式传递对武汉、对湖北、对中国的祝福和支持,一句句温情的话语、一幅幅原创设计作品、一个个加油视频背后是东华学子们一颗颗滚烫的心,与武汉同胞心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易班平台推出《东华故事》之“2020,明天会更好”,积极进行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发布“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小知识”以及“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等专题帖,提醒全校师生调整心态、正确防护,用心用行共抗疫情。发布《致湖北籍学生的一封信》,让学生在居家期间,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温暖。组织开展“守护你我 爱满天下”抗击疫情网络作品征集活动,累计收到100余份原创作品。在《战“疫”里不倒的中国力量》音频课上,来自管理学院的5位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一起感知中国力量,理解大爱仁心,勇担时代使命,努力成为一名传播爱、奉献爱和充满爱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注重思想教育引导,让防疫教育更有温度
“面对疫情,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在战疫一线与病毒作斗争,但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守护我的学生。”机械学院辅导员叶圣华在战“疫”日记中深情写到。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她给学生安排了一项作业:将在家的日程安排和情绪感悟写出来。“一路上小心翼翼,不敢坐公共座位,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摸额头,害怕自己感染上病毒”“妈妈是医生,她一个人在老家医院里上班,疫情扩散时还是很担心她。”看到学生的焦虑与担忧,叶老师在日记中告诉学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作为大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国家做贡献,祝愿疫情早日结束”“我们一起,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对理学院新疆学生亚库普•阿西木来说,辅导员老师的陪伴和关爱,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相关要求,2月4日,亚库普•阿西木被安排到东大招待所进行隔离,期间他出现了发烧症状。辅导员卢文芸第一时间联系120将他送至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在确认排除新冠肺炎后,看到自己身着衣物有些单薄,老师们又主动购买保暖内衣,并送上500元“遵理互助基金”,这些都让亚库普•阿西木体会到了“雪中送炭”般的温暖。
疫情面前,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状态更为复杂,既有对病毒的恐慌焦虑,还有学业、毕业的压力,学校第一时间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24小时邮箱预约心理指导服务,为因疫情引发心理困难的同学提供支持和援助。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江娥老师开设线上直播课程,开展疫情期间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试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引起的情绪波动,坚定打赢战“疫”的信心和决心。
这,是东华大学辅导员同仁奋战抗疫的缩影。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始终将守护每个学子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对学生的爱与责任融入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用点点滴滴的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力量,诠释着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