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名单

索取号:G007-0202003-2021-0104发布时间:2021-09-08浏览次数:1576


2020年度东华大学教学成果奖

(按姓氏拼音排序)

序号

获奖等级

学院

教学成果项目名称

项目组成员

1

特等奖

纺织科创中心

产教研融合培育创新型多元化人才的探索和实践

丁彬、俞建勇、印霞、王先锋、闫建华、李召岭、斯阳、马莹、李晓然、刘一涛

2

特等奖

纺织

目标导向、协同育人”——纺织一流专业建设的构建与实践

顾伯洪、许福军、刘雯玮、郁崇文、郭建生、孙宝忠、王富军、郭珊珊、关颖、林婧

3

特等奖

管理

党建领航,构建经管学科课程思政“金体系”

林文伟、屈喆、杨帅、姚洪心

4

特等奖

材料

以学生为中心 提升材料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马敬红、马禹、王燕萍、游正伟、张青红、韩克清、孙俊芬、金俊弘、王海风、刘奇

5

特等奖

复材中心

三位一体,多维联动”的复合材料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孙宝忠、孙泽玉、刘夏慧、黄朝阳、朱姝、潘利剑、魏毅、刘万双

6

特等奖

纺织

新时代背景下纺织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覃小红、顾伯洪、崔启璐、张弘楠、王黎明、王富军、权震震、黄莉茜、刘雯玮、李明

7

特等奖

服装

学生中心、产教融合:基于汇创青春长三角区域服装类高校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实践  

王朝晖、袁孟红、姬广凯、吴晶、陈彬、朱俊武、宋婧、张金鲜、黄燕敏、万芳

8

特等奖

材料

要素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应用型化纤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王华平、张玉梅、吉鹏、陈烨、王朝生、陈仕艳、乌婧、王彪、柯福佑、陈向玲

9

特等奖

纺织

衣被天下”——纺织专业课程思政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王新厚、许福军、郭珊珊、郁崇文、郭建生、刘雯玮、孙宝忠、孙晓霞、张瑞云、黄晨

10

特等奖

马院

精心打造“四项融入”工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王治东、刘淑慧、丁可、陈向义、曾瑞明、曹小玲、黄明元、资雪琴、杨晶静

11

特等奖

教发中心

立足中国、接轨国际,人文社科类专业认证的探索与实践

姚卫新、杨旭东、张璐、陆嵘、张海生、丁可、刘冰、姚远、汪存发

12

特等奖

研究生院

基于风险控制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实践

俞昊、丁明利、张翔、刘晓艳、郭琪、杨超、陈晓双、孙增耀、张慧芬、徐效丽

13

特等奖

信息

强基础、重实践、具创新、建拔尖:信息类学科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光林、王直杰、齐洁、刘华山

14

特等奖

机械

新工科背景下纺织特色高校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洁、周其洪、郑小虎、骆祎岚、李宁蔚

15

特等奖

化生

一体化二融合三引领”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赵涛、何瑾馨、黄焰根、陈英、杨卓、刘保江、邢彦军、蔡再生、毛志平、王炜

16

特等奖

体育部

三纵三横”多维联动体育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朱江华、沈洁、刘成、刘瑾彦、温鑫菲、郭雪奇、李顺英、张杰、赵群、潘怡雯

17

一等奖

材料

创新“六力”学风工作法,培养“五育并举”材料人

丁明利、吴佳、于伟男、吴艾卿、傅群、郝艳萍、何佳鸿、江琪然、塞依丁·海米提

18

一等奖

管理

学科竞赛驱动、虚仿技术支撑,规模化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董平军、张科静、马彪、宋福根、黄基诞、王扶东

19

一等奖

国交

目标导向、能力优先、特色鲜明的留学生教育与培养体系建构

胡清国、宋玮、吴小军、鲁洲、谭雯、王丽慧、葛逸凌、何倩、李丽、顾伯洪

20

一等奖

时创

基于文化自信的国际化时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李峻、朱丽叶·麦克唐纳、郑嵘、项文姬、顾力文、廖延彦、袁渊、陈晴、傅白璐、张娟

21

一等奖

服装

构建时尚管理 “双循环”教学体系:具有前瞻性、全球化视野的高层次时尚管理人才培育

李敏、邵丹、陈彩霞、顾彤宇、鲁成、宋琨、万艳敏、朱奕、张向辉、张昭华

22

一等奖

环境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刘亚男、宋新山、赵明炜、黄满红、李响、马春燕、张艾、钱雅洁、刘艳彪、孙铸宇

23

一等奖

资产处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科高校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骆轶姝、唐俊峰、叶剑新、柯倩兰、王敏、张立娟、桑惠兰、王赛、孙艺

24

一等奖

计算机

产学研协同,学训赛结合,卓越网络安全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石秀金、李玮、李悦、夏小玲、孙莉、李华婷、李锋、卢婷、黄利利、韦俊银

25

一等奖

材料

基于导师团队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

王宏志、李耀刚、张青红、侯成义、王刚

26

一等奖

纺织

科教融合背景下依托科研平台培养高层次纺织创新人才的实践

王璐、邹婷、王富军、程隆棣、汪军、何瑾馨、张瑞云

27

一等奖

纺织

方法论引导、课内外联动、全覆盖实践”——纺织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许福军、刘雯玮、郭珊珊、徐广标、严军、邵楠、薛文良、关颖、韩亚男

28

一等奖

创新创业

三全五育”范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严军、秦泽峰、景亮、俞昊、陆嵘、沈洁、陶康乐、唐菲菲、温立强、何路

29

一等奖

人文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应用型大学“三全”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

杨彬、赵卫花、胡清国、李凌燕、陆嵘、封华

30

一等奖

机械

夯实图学基础,构建工程图学新工科教育体系

于海燕、单鸿波、吕志军、庞静珠、周申华、冯培、张慧乐、王永兴、孙志宏、李姝佳

31

一等奖

外语

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日语泛读》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培养新文科人才

张厚泉、李薇、吕雷宁、张兰芳

32

一等奖

人文

固本强基、科创驱动:创新拔尖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张科静、姬广凯、邵楠、胡海洋、陆嵘、宋福根、施美华、方宝红、宋丽贞、王朝晖

33

一等奖

教务处

纺织行业特色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张璐、杨旭东、牛莉莉、王治东、林文伟、许福军、王朝晖、陆嵘、施美华、方宝红

34

一等奖

理学

依托学科竞赛的物理创新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

钟平、丁可、伍滨和、钟方川、李博、陆爱江、唐晓亮、施芸城、黄晓江、崔博

35

二等奖

环境

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学---比”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陈小光、李毓陵、谢学辉、沈忱思、马颜雪、朱立华

36

二等奖

教务处

学生中心,育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

丁可、姚远、王潇、寇春海、张大林、姬广凯、张海生、杨唐峰、陆毅华、李博

37

二等奖

纺织

政产学研医交叉融合创新型高层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晶、王璐、王富军、关国平、李彦、胡吉永、蒋秋冉、毛吉富、林婧、李超婧

38

二等奖

信息

以党建引领育人共同体,构建工科院系学风建设三圈三全微生态圈的探索与实践

胡海洋、张光林、施政、方国东、郭姗、夏菡斐、王秋莲、张雪琴、何慧丽、张丽平

39

二等奖

材料

创新+实践”“双螺旋式”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廖耀祖、朱美芳、戴蓉、丁明利、古明珠、吕伟、王瑞莉、星禧、孟楠、张卫懿

40

二等奖

管理

面向“21世纪丝绸之路”建设的时尚纺织管理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沈滨、赵明炜、李庆颖、李丽、吴小军、顾庆良

41

二等奖

纺织

面向新时代纺织重大需求,从优质到卓越,构建纺织一流专业学位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

覃小红、俞昊、张弘楠、李明、王荣武、晏雄、郁崇文、崔启璐

42

二等奖

材料

基础实践课程一体化建设,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王海风、李耀刚、张青红、罗维、邹儒佳

43

二等奖

机械

新工科背景下多维度协同推进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王庆霞、周亚勤、胡俊、庞静珠、吕志军、项前、吴喜如、郑小虎、吴重军

44

二等奖

服装

新文科背景下时尚创新产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吴翔、余继宏、夏雅琴、吴春茂、田玉晶、袁姝、吴平、杨骁丽

45

二等奖

化生

基于差异化教育理念的《无机化学》在线教学平台建设

邢彦军、张琳萍、杨常玲、侯煜、易涛、宣为民、梁凯、魏鹏、刘燕、邓蒲辉

46

二等奖

管理

突出时尚特色,服务国际时尚之都,构建本硕博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徐琪、沈滨、周莉莉、周建亨、周静、何帅

47

二等奖

纺织

新工科”背景下卓越纺织品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薛文良、马颜雪、温润、刘蕴莹、钱竞芳、丁亦、沈华、王克毅、张瑞云

48

二等奖

教务处

构建多维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创新高校美育育人机制

姚远、丁可、朱毅萌、沈洁、王朝晖、李峻、周纪来、张璐、刘冰、汪存发

49

二等奖

人文

守正创新: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一体化创新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叶长海、吴志刚、杭丽滨、杨桃莲、苏状、吴悠、李凌燕、焦雨虹、于嵩昕、徐敏

50

二等奖

材料

产教融合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游正伟、韩克清、金俊弘、刘勇、陈惠芳、吴文华、滕翠青、杨丽丽、杨胜林、朱姝

51

二等奖

研究生院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二个一百”支撑,培养国际合作创新人才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俞昊、刘晓艳、张慧芬、吴连超、孙增耀、田顺利、唐维、徐效丽、丁明利、查琳

52

二等奖

教技中心

构建“1+1+1”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本科教学“人人”“处处”“时时”

张海生、刘冰、王海红、施美华、张兴越

53

二等奖

纺织

面向德才兼备卓越纺织人培养的本硕博三位一体纺织新材料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

张弘楠、权震震、王黎明、王荣武、阳玉球、黄莉茜、覃小红

54

二等奖

服装

构建“研究方法”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创新科研人才

张昭华、李敏、陈彩霞、肖平、田苗、高晗

55

二等奖

材料

不忘初心 以生为本——创建个性环境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金字塔”式在线学习平台

朱冰洁、吴文华、史同娜、施镇江、朱娟娟 郑伟龙、许佳丽、朱蕾、刘津、杨伟

56

二等奖

人文

建构党的创新理论教育 “五步工作法”的模式与实践

资雪琴、汪永安、李华清、穆莉、木拉提

57

三等奖

信息

面向新工科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信号与系统为例

白恩健、吴贇、李德敏、葛华勇、张光林

58

三等奖

信息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创新实践和课程育人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根龙、邓开连、张永芳、白慧、尚建华、刘浩、李晓丽、徐海芹、华一村、沈利芳

59

三等奖

纺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纺织实验教学混合式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陈文娟、管晓宁、冯波、丁倩、俞雯、林婧、饶秉钧、王富军

60

三等奖

材料

高质量党建引领新时代材料类人才培养

戴蓉、朱美芳、丁明利、任鹏贞、廖耀祖、马敬红 余淼淼、江晓泽、陈惠芳、李小鹏

61

三等奖

服装

纺织服装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评价领域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丁雪梅、王来力、李敏、李昕、吴雄英、陈李红

62

三等奖

教务处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本科生综合素质研究与实践

方宝红、陆嵘、张璐、丁可、杨桃莲、孙宝忠、蒲芳、郭林彬、朱毅萌、姬广凯

63

三等奖

信息

工程和实验贯通、虚实结合的《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改革

韩芳、左锋、陈磊、孔维健

64

三等奖

信息

创新型、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六协同”电类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华一村、刘肖燕、张永芳、邓开连、沈利芳、陈磊、王彤、左锋、倪林、任立红

65

三等奖

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下“四轮驱动”《环境评价学》课程体系建设

黄满红、宋新山、钱雅洁、秦艳、陈刚、周娟

66

三等奖

环境

构建“教--用”课程教学模式,提升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践能力

李响、薛罡、高品、刘亚男、刘振鸿

67

三等奖

纺织

面向交叉学科工程能力培养的“共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研究

林婧、王璐、管晓宁、王富军、李超婧

68

三等奖

人文

行政案例分析

刘奕、汪永安、刘海峰、何冉冉、崔昊

69

三等奖

管理

产业学科优势融合的时尚管理MBA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刘长奎、王文杰、刘东胜、刘莹

70

三等奖

外语

应用能力提升导向下实用商务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庞炳良、吴蕾、蒋敏、姬广凯、李盛

71

三等奖

机械

创新设计工程的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法与实践研究

沈琼、周丰、周其洪、姚子颖、王思萍

72

三等奖

材料

基于工程人才培养的材料类重点课程建设与“交织式”实验教学方法实践

史同娜、吴文华、朱冰洁、施镇江、马敬红、孙宾、于俊荣、王雪芬、张幼维、龚静华

73

三等奖

人文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

苏状、于嵩昕、杭丽滨

74

三等奖

管理

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建设工程专业博士交叉性课程及其实践教学改革

孙明贵、张慧芬

75

三等奖

外语

与日本名校合作的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

王蕾/日语系

76

三等奖

管理

商学院模式”微观金融课程群建设实践

王千红、赵红岩、李勇

77

三等奖

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立体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吴晓隽、邱洁威、王玲、朱丹、李嘉晨、夏鑫

78

三等奖

马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合教学范式探究

肖莎、高志利、张乂凡、耿春晓、陈健

79

三等奖

人文

构建“视、听、形、触”全媒体化的学生课堂成果展示平台—基于卓越时尚传播专业的教学实践                                      

徐敏、郭文韬、廖延彦、陈健

80

三等奖

外语

新文科时代寓思政元素于专业知识的“服饰与文化”课程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

张厚泉、刘瑜、赵晓临、王依民、聂长顺、王蕾、孙若圣、吴蕾、张兰芳、方兰

81

三等奖

艺教中心

民族音乐多元化路径在东华大学的探索和实践

周纪来、沈洁、任晓杰、章丹丹、张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