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随时待命,奔走在核酸检测现场;他们主动请缨,服务在网格化楼宇中。核酸检测秩序引导、物资清点与发放、学生楼宇送餐、特殊情况处理……在他们中,有楼层长368名。用“青”力“青”为,他们感召着身边同学,凝聚起东华学子间坚实的抗“疫”力量。他们就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千余名东华青年志愿者!
站好每一班岗,用所学专业服务战“疫”
特殊时期,宿舍是学生生活的最主要空间。管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周祉晴、耿江楠和王悦雯,在延安路校区启动实施封闭管理时刻,主动上前,成为8宿第一批驻楼学生骨干志愿者。
(周祉晴、耿江楠、王悦雯,从左到右)
在日常的驻楼工作中,有时会遇到数据来不及统计、发放时间长等情况,为了理清物资和人员台账,她们发挥专业优势,用思维导图做流程、用会计人的盘点方式建立物资进出表,动态掌握整栋楼的变化。协助辅导员发放物资、组织做核酸、处理突发状况等情况,这样的工作繁忙而琐碎。她们说:“只有身处前线,才能深切体会到,放在我们门外的每一份饭菜、每一盒抗原检测试剂的背后有多少人的汗水。”
(用所学专业盘点物资进出)
“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人文学院的陈佳军,曾参与东华大学研究生贵州遵义支教团以及两次进博会志愿者的工作,这次他又积极加入了楼层志愿者的行列。短短的几天里,他感受过核酸检测人数对不上时的崩溃,体验过烈日炎炎下的全身湿透,感受过超负荷搬运抗“疫”物资的劳累。虽然有过焦虑和不安,但他认识了整栋楼大多数的同学,以主人翁精神与楼宇同学相互鼓励、并肩作战。
他说:“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我喜欢做志愿者,在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我收获着‘幸福感’。服务经历虽多,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尤其是这次担任防疫志愿者的经历,让我体会到浓浓的抗‘疫’革命友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筑起同学间‘东华必胜’的抗‘疫’信念。”
从社区到学校,抗“疫”身影中一直有他
在启动“学生管理‘网格化’”初期,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李博一便参与到了楼层志愿的工作中。防疫工作对于李博一而言并不陌生,早在2020年疫情初期,他便和父亲一起参与到了社区防疫工作中,并在五四评优中获得“青年战疫先锋”的称号。
“请各位舍长加入四宿的舍长群,方便以后发通知和统计。”看见辅导员和宿管阿姨逐楼层、挨门挨户通知学生,他很心疼,立即分享自己在社区做志愿者时的经验,协助建立楼层长群、创建宿舍电话簿以及信息沟通共享文档,通过信息化交流渠道,将沟通方式从徒步上楼敲门转变为群内共享文档+电话联系,让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更加精准有效。
在连续的志愿服务中,他身体力行,向同一幢380余“家人们”伸出坚实臂膀。他说:“作为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想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为学校、为同学多做点事,多尽份心,让这份经历成为我不可磨灭的大学记忆,东华加油!”
“做好所有志愿者背后的工作”
“大家提前打开核酸码”、“请保持距离”,在松江校区每一次核酸现场,都能听到她的语音提醒。她是理学院的夏文欣,负责统筹和协助开展校内核酸检测工作。
在核酸现场,她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在所有志愿者来之前,提前准备好志愿者的防护物资、核对志愿者名单;在所有志愿者离开之后,做好现场收尾工作,并制作核酸检测语音包,确保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所有志愿者背后的工作”。现在,她又担任松江校区楼长,换个岗位继续为同学们服务。她说:“我随时都在,随时准备着。东华学子在困难面前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能赢!”
“00后”也可以很有担当
纺织学院的大一学生沈先润,3月以来,累计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时长近50小时。从核酸检测现场指引,到食堂门口的辅助测温;从首次参与抗“疫”服务的不熟练,到有条不紊应对扫码等各项工作,他在每一次的防疫志愿服务中不断总结防疫工作经验,优化工作方案,不断成长进步。
“看到过很多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的样子,更看到当前为了战‘疫’努力的每一个普通人的样子,我想‘00’后也有能力为别人、为社会尽力。在这段时间里,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学校、学院对同学们的照顾,感受到了同学们的配合与支持。希望东华志愿者精神代代传承,我们‘00’后也可以很有担当!”
勇敢的战士,无畏的他们,用爱和行动温暖整个校园。感谢全体抗疫工作者和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