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两位毕业生案例入选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2-06-24浏览次数:213

近日,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公布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入选案例,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8届毕业生冀博华入选征兵入伍人物事迹,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杨慧琴入选创业人物事迹。全市共有15名学生入选本次征集活动,我校入选数量排在上海高校首位。

据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会议召开,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宣传,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举办案例征集活动。本次活动共分征兵入伍、创业人物、基层就业三个类别征集,活动由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组织上报,经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组织专家遴选报送教育部。入选案例在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新职业、学信网等网站宣传后集结出版。我校2021年纺织学院2019级博士生朱文斌入选创业人物案例。


入选案例学生事迹:

最美的青春应当与祖国同在——东华大学冀博华征兵入伍事迹

冀博华,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8届表演(影视戏剧)专业学生,2016年至2018年服役于上海警备区文工团,现任山西省话剧院青年演员。在校期间,他参演《麻雀2:惊蛰》《铠甲勇士》《锋刃》《民警老林的幸福生活》等多部影视剧。在服兵役期间,多次随团参加上海电视台大型晚会及部队基层慰问演出。工作之后参演了多部山西省话剧院出品的话剧,代表话剧院赴新疆出演话剧《北塔山》,在六师五家渠市参加“兵团儿女心向党”兵团汇演,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演职人员”。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冀博华的父母都是退伍军人,他从小耳濡目染了很多长辈们在军旅生活中保留下来的优秀品质,从小听着“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句话长大。到部队去,成为了他坚定的梦想。虽然大学读的是艺术相关专业,但他没有忘记深埋心底的理想,在征兵政策发出之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从此有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地方,在这里,他练就了一副素质过硬的强健体魄;结识了一批感情深厚的亲密战友;积累了一段丰富宝贵的人生经历;获得了一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拥有了一段珍贵难忘的美好回忆。

部队里严格的训练,练就了他阳刚的气质、敏捷的反应、矫健的身型和结实的肌肉。绿色军营中学习、训练、生活等丰富的阅历培养造就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感恩担当的品质,这亦成为他受益终生的立身之根、做人之道、成业之本。在训练演习时的互相帮助、面对挫折时的相互鼓励,培育了他团结协作、热情待人的个人品德;站岗执勤时的尽职尽责、执行命令时的并肩作战,培养了他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职业道德;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日常养成的礼节礼貌,培塑了他感恩父母、尊重家人的家庭美德。

每一个饰演的舞台形象,都与军旅生活息息相关

与同龄人相比,冀博华纪律性强、责任心强,能吃大苦、肯干累活,为人踏实、值得信任,在退伍之后成功考入了山西省话剧院。在他参加工作之后所塑造的每一个舞台形象,都和他曾经的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每一个形象的塑造,他都将自己沉浸式融入角色之中,将军人的形象深刻演绎。

在话剧《东征》中他饰演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在援疆题材话剧《北塔山》中他饰演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新疆青年护边员木拉提;在廉政题材话剧《于成龙》中他饰演刚正不阿的武将董秉忠。最让他难忘的还是在话剧《右玉》所展现的右玉精神一样,艰苦奋斗,顽强抵抗恶劣的生态环境,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在曾经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上书写出了“塞上绿洲”的苍翠传奇。他对自己的参演的每一个角色打磨思考,深刻理解并诠释着军人角色中奋不顾身、英勇顽强的气质,青春洋溢的活力和无尚的奉献。

退役大学生的担当,在青春赛道上唱响强军战歌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后悔”。当冀博华脱下军装、离开军营,回首往昔,会想起第一次紧急集合时的狼狈、第一次实弹射击时的尴尬、第一次五公里越野冲过终点线时的欣喜、第一次立功受奖时的兴奋,都成为他成长中难以忘却的记忆,也锤炼了他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他深知作为新时代青年,肩上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建设祖国明天的重任,也更深切地感到“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的道理。如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从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身为一名退役大学生,责任与担当仍在,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与付出,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扛好枪、站好岗,将军人的使命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才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新时代青年的期望!

巾帼承载创业梦,勇立潮头向前行 ——东华大学杨慧琴创业事迹

杨慧琴,担任上海祎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

她,家境贫寒,依靠生源地贷款完成学业,却仍然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她,拥有14项专利,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2篇,获得国家奖学金,在同学眼中是个纯正“学霸”;她,关注女性健康,创立上海祎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法人,获得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EFG)20万元雏鹰计划创业“天使基金”;她,作为上海市优秀创业女性代表参加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第二届中欧性别平等专题研讨会,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及中欧领导人亲切接见和勉励。她,就是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2018届硕士生杨慧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号召下,用理工科女生的钻研精神关注女性健康创业,谱写出了一首巾帼承载创业梦的时代强音。

创业,迈大步难,那就一步一步走

“祎代表着美好,我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像一只美丽的蝴蝶一样经过磨砺,有宽广的视野,展翅高飞!”这是杨慧琴对自己祎蝶公司的解释,同样也是对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在她决定开始创业的那一刻她就给自己做了一次全方位的评估,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虽然自己的科研成果可以支撑创业项目的市场评估,但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足以支撑起项目的推广。为了更加熟悉公司的运作流程以及项目的市场价值,她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赴性质相近的公司实习,在销售的岗位充分锻炼自己。

“创业远比想象的要艰难”,杨慧琴的创业项目,作为新时代新产品的融合产物,研发和生产因为少有人涉足而困难重重,再加上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面对的经济压力,更是让杨慧琴的创业之路难上加难。这其中的关键是缺少必要的启动资金和研发设备,为此,杨慧琴只有不断奔波。半年的时间,她每天早五点起床整理创业计划书,在路上奔波两小时,准时参加上海科创基金会的创新孵化营以及知识产权研讨班,晚上八点继续伏案整理实验方案,甚至经常熬夜通宵,终于,在不懈的坚持和不断的努力之下,杨慧琴自主设计生物活性寡肽美白面膜产品顺利推广到市场,并获得了行业认可。

“那段时光真的很难,很累”,现在的杨慧琴回忆到,“但我很享受为技术研发奔波的乐趣,我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和用到放心、安全的产品、让每个爱美的人更加自信,这就是我创业的初衷。”

回想自己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先进材料创新创意大赛的日子,她的内心有很多感慨,因为这是她创业路途的真正开始。从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选拔,到最终荣获三等奖;从最初的理论研发逐步走向市场推广的实际应用;从学校的挑战杯比赛到“溢达杯”全国创意大赛荣获校级总决赛一等奖;每一个经历对她来说都是崭新的启程,在比赛中学习提升,在比赛中反思改进。创新创业比赛让她创业的想法更加踏实坚定。

很多人对她说,“别那么拼了,一个女孩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在她创业项目实验进展阶段,身边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而她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不!这条路上没有性别,只有能力”她累并快乐着。前期的投入和付出并不顺利,杨慧琴和团队成员初期的成果和项目书没能得到认可,但她也没想过放弃。

破茧成蝶,创业硕果累累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知道为何失败并且规避才是成功的垫脚石。杨慧琴带领她的团队参加上海市“贤城众创,畅享人生”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赢得了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之后的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主办的“天使走进实验室”项目中,也作为优秀项目代表参加项目展示,同时于11月荣获“筑梦飞翔,创享人生”2017年上海市女性创业大赛最有创意“十佳方案”奖,并作为上海市优秀创业女性代表参加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第二届中欧性别平等专题研讨会,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亲切接见。

不忘初心的坚守奋斗,换来的是她自立自强出色的表现和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黎荣对杨慧琴赞许到“作为一名女生,她不仅在理工科专业做到品学兼优,并且有想法,敢实践,那一股韧性和努力非常让我感动;每次跟她交流她都是热情饱满,积极阳光,从来没有困难把她困住,我相信她能够笑到最后!”

东华大学化工生物学院院长武培怡教授评价学生杨慧琴:“她在学术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在学院的研究生群体中形成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她牢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把自我的人生理想融入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事业中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很自豪学院有杨慧琴这么优秀的学生。”

项目合作公司广州佛山迭蓓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健良这样评价杨慧琴:“她无论在技术能力上还是商业头脑上都是最全面的一名学生,她靠谱又勤奋,专业技术过硬,我欣赏她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干劲儿,刚开始我还在犹豫是否要和还没毕业的学生合作,现在我想,我非常庆幸选对了合作者,我相信她的创业梦想不久就会实现。”

孜孜不倦,浇灌梦想的种子

春华秋实,孜孜不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研究生的生活磨砺让杨慧琴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她一路成长,化茧为蝶,但不变的是那份对科研的热情和对创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在科研、实践、创业道路上的坎坷让她羽翼逐渐丰满,困难的鞭策下她学会了拨开迷雾,掌声和鲜花使她选择了谦虚前行。她深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支持,老师和团队的帮助,也感谢那些有笑有泪的日子,感恩那些陪她走过这段时光的人。七年的坚守,感恩的付出,她自立自强、不断拼搏的所具有的正能量也被《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妇女报》等报道,东华大学官网、官方微信等媒体也多次宣传。

作为女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代表,她勤学笃行,不忘初心,牢记时代使命,用认真的付出浇灌梦想的种子,用自信和勇敢赢得精彩人生。她用小小的身躯,践行着大大的梦想,自强不息,挑起青年责任,实现着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