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东华大学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把加强学风建设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结合起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巩固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宣传优化环境氛围,扎实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全校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成为优良学风建设的践行者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在全校形成了良好学风建设氛围。现将我校2021年学风建设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落实学风建设主体责任
为了更好地加强学风建设工作,健全学风建设工作体制,学校于2021年调整相关机构职责,由研究生院行使学风建设办公室职责,负责学风建设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学风制度的制定完善,学术规范建设工作的协调、督查、考核等职责,形成了由学风建设办公室组织协调,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科学技术研究院、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党委宣传部等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合力构建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宣传教育制度、实施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和定期检查制度。各学院、科研机构等相关二级单位是学风建设的具体责任落实单位,负责本单位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本单位整体工作之中,把学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学校严格落实执行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落实、三公开”的要求,在学校信息公开网站开辟学风建设专栏,公布相关文件制度规定以及学风建设年度报告。
二、健全完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规范学风建设工作要求,充分贯彻依法治校理念,学风建设办公室于2021年启动了《东华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细则》、《东华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的修订工作。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破五唯、立新标,学校经过历时18个月的酝酿和筹划,制定《东华大学关于研究生获得成果认定的指导意见》和《东华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认定与年度招生上岗审核办法》,改革研究生与导师评价机制,为更好地激发导师的育人活力,畅通研究生的成长通道,坚持落实“破五唯”要求,切实改变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帽子、唯奖项等倾向。坚持破“唯论文”倾向,把十余种成果类型纳入认定范围;坚持破“唯数量”倾向,采用积分制对获得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引导研究生与导师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坚持破“唯SCI”倾向,打通《东华大学科技论文认定办法》、《东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认定办法》、《东华大学科技纵向项目与科技奖认定暂行办法》。通过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引导优秀成果产出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研究生学术成果的科学评价机制,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激励研究生和导师尽展其才。
学校根据教育部41号令等相关文件,先后修订了《东华大学本科学分制管理规定》《东华大学本科学籍管理规定》及《东华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制定成《学生手册》, 在新生入校时发放给学生。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校史院史学习、专业介绍、学籍管理、培养方案、学生手册学习、大学学习规划等一系列入学教育,将学风建设、诚信教育融入入学教育中,并且通过组织开卷考试,利用易班、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为宣传及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大学生活。
三、全面加强师生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教育
2021年我校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以教风带学风,加强诚信教育,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2021年研究生院根据全国科协《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成功举办了东华大学2021年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宣讲教育,开展研究生学风传承的网络学习,开展“诚信、信任、公正、尊重与责任”实践活动——导师和研究生专题组会,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开展东华大学校史馆、科技馆等参观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具体落实。活动主要体现思想引领和学术规范教育,一方面调动导师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导师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立德树人作用;同时努力创新案例教学形式,注重解读科研不端行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让学生入心入脑;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研究生诚信考试的意识,在每次考试前都认真开展考风考纪教育,杜绝违纪作弊现象。同时2021年我校还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市组织的《2021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征文活动,本次活动学校及时部署安排,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宣传力度,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加此次征文活动,最终获评一等奖3篇(共31篇),二等奖3篇(共70篇)、优秀奖9篇(共180篇),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2021年学校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通过定期开展相关宣讲会,在新进教职员工中开展科研诚信主题讲座教育,研究生导师培训环节增加科研诚信教育环节,不断增强教师的诚信自律意识。加强学风建设氛围营造,利用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学术诚信,引导师生树立求真务实、踏实做事的良好学风。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用严谨治学的精神感染学生。完善研究生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体系。遵循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建立多元化分类评价机制和体系,对从事不同类型学术活动的科研人员实行分类评价,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将学术诚信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建立教师学术诚信档案,规范教师学术行为。
四、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做好学风建设宣传
学校注重师德文化传承和优秀教师典型宣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原创大师剧《钱宝钧》展演工作创新采取线下线上同步直播方式,逾2万人次观演。以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学校校庆70周年为契机,整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传播载体,有效发挥各融媒平台优势,关注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从“老校长温仰春”“瓦纳纪念奖章获得者严灏景”“纺织界首位女院士周翔”到“开启‘乡村振兴 2.0’的东华扶贫干部”“向美而行的‘为人为师为学’典型张瑞云”再到“走到 10 年的援疆团师生”,讲好东华“筑梦人”教书育人故事,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严格遵守科研伦理及学术规范。
学校注重汇聚榜样力量,选树先进典型,组织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评选推荐“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组织庆祝第三十七个教师节系列活动,举办以师道传承为主题的教师荣休仪式,持续开展“五四青椒说”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推出“光荣与希望”名师宣传专栏,全方位展现学校“全国优秀教师”、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奋进风貌,营造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的浓厚文化氛围。创新师道文化的时代表达,在校庆、教师节等重要节点开展H5新媒体互动,发布“大先生”主题师道文化宣传品,编发《师德建设文化录(2021年辑)》,持续推出展现新时代教师风采的短视频作品,“全域”传播优秀师道文化。教师师德故事作品获评“教育部新时代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优胜作品和入围作品各1项。
全面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组织召开2021年师德警示教育暨干部廉政教育大会,集中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违规违纪和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严明党纪党规和师德规范,并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确保学习宣传全覆盖,落实学院(部)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教师中开展十项准则宣传解读。组织新进教职工就“如何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进行分组研讨,确保知准则、守底线。
五、全面深化学风建设供给侧改革
学校面向学风建设工作难点,破解学生发展支持的资源供给瓶颈,努力推动学风建设水平持续向好发展。一是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助推学校“五育融合”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落实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有关精神,上半年推动《东华大学关于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落地出台,9月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实施试行,以“五育”评价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助力推动学校“五育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支撑系统(二期)建设,基本实现师生三维评价、学生学涯档案记录等功能,为综合评价及其结果使用筑牢技术和数据基础。二是积极推动学风建设与发展型资助深度融合。认真落实学校学风建设实施细则,把握学优激励、志趣培养和学困帮扶3条主线,将发展型资助的价值导向融入学风建设工作。全面升级“砺志学苑”学业支持体系,成立“陪学咖”团队,开展以“一对一”的个体辅导、一对十的交流会、一对百的复习大课和一对千的线上微课”为主要内容的“个十百千”朋辈互助。组织校院学业支持团队联席会议的朋辈帮扶长效机制,指导各学院开展学业伙伴、朋辈讲堂等学风建设主题活动近500场次,覆盖学生超过1万人次。组织校院学业支持团队联席会议,建立两级协同、资源共享的朋辈帮扶长效机制。三是持续推进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完善奖助学金制度体系,参与学校研究生培养投入机制改革。联动导师以“坚守学术诚信,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开展学风传承系列活动,邀请教授博导为研究生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题报告,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开展“学党史悟百年初心,促发展创一流学风”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线上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研究生观看纪录片、舞台剧以及科研学术规范测试等。学校紧扣时代,利用好重大纪念日和仪式教育契机开展教育。依托建党百年、建校70周年契机,以及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等重要仪式教育场域,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融入系列教育活动中。各学院也扎实开展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021年,学校依托研究生党员“十个一”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学党史悟百年初心,促发展创一流学风”研究生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开展“时政领学”、“支部聚焦”等线上推送50余条,全校开展“十个一”相关活动200余场,以理想信念武装筑牢青年。
六、以大思政教育为引领推动学风建设
为全面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修订《东华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了《东华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持续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思政教育体系。以教师为主体,建立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校内外专家协同联动的育人体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为国奋斗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根源正学风,立长志。营造出浓厚的学习、学术氛围和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培养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
七、构建学风常态化监测体系
学校注重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等,建立教师、学生和教务处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2021年上学期及下学期,学校分别以“规范、诊断、督导、改革、提升”和“构建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促进质量文化进一步提升”为主题举行教学质量月活动,推进“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加强内涵建设,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工作运行状态,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开展课堂教学秩序检查、试卷专项检查、毕业论文专项检查。推进“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中期检查与申报等。
八、改革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
在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中加强科研诚信工作教育,取得积极成效:按照相关精神,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资助项目计划书》填报文本中,要求申请人签署承诺书,申请人和参与者承诺;制定《东华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管理办法(试行)》,文中要求项目负责人签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干制”项目经费使用承诺书。
制定多元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做出特色。科研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东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认定办法》制定工作,明确将“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作为学术成果的认定原则。强调“在政治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按照国内外公认的学科分类体系和评价体系,以学术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度作为各类学术成果的认定依据。”为鼓励教师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做出特色,在原来论文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报党刊上的理论文章认定学术成果,同时将获得中央及省部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等决策咨询研究成果纳入学术成果的认定范围, 较好地体现了科研成果的社会服务功能。
2021年完成学校科技成果展示馆的整体改造,依托学校科技成果展示馆、纤维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纺织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展示室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营造崇尚创新的学术氛围。学校全年举办200余场线上、线下学术讲座,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交流碰撞前沿的学术观点,了解各领域的研究动态,开拓学术视野,培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学校积极调查处理各类上级部门转办及群众举报各类学术不端线索,2021年共受理国家自科基金委转办学术不端线索1条。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2021年学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我校本科生升学率达到了29.9%;研究生发表高水平成果数量1254篇,其中一区SCI占比24.1%;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5项,省级奖项31项,其中《军民两用柔性陶瓷纳米纤维/超轻、超弹陶瓷纤维气凝胶耐高温隔热材料》项目斩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实现历史突破。学校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引领,将学风建设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继续致力于弘扬良好学术道德,形成“严谨务实、诚信求真、开拓创新”的治学氛围,促进学校教书育人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