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以“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不断提升辅导员主题班会教育说理能力,2023年11月24日,上海高校辅导员“中国系列”辅导员主题班会论坛在东华大学举行。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论坛,上海20余所高校学工同仁及辅导员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东华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廖丽金主持。
党委副书记李成龙代表东华大学欢迎市教委、各兄弟高校领导、学工战线的老师们参加此次论坛。他表示,“中国系列”主题班会,就是希望辅导员可以从当下学生关心的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讨论,融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回应学生的所思所想、解答学生“成长的烦恼”,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引领中回应学生关切。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自2020年起开展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展示活动以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他指出,要以此次论坛为平台,持续探索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向师生传递出中国立场、中国观点、中国态度的“上海样本”,将主题班会实践经验固化上升为科学研究的“先行示范”,集上海城市特色、高校特色、辅导员特色的“一校一课”。
本次论坛共分为“学·同研一堂课”、 “思·同备一堂课”、“践·同上一堂课”、“悟·同评一堂课”四部分。
在“学·同研一堂课”环节中,同济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部副部长王小莉作《“时代新人”培育视角下高校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策略》的主旨报告。她提出,主题班会要顺应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新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结合同济大学在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方面的思考,从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学生需求、坚持媒体融合,激发育人活力四个方面加以展开阐释。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2020年上海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成一川以《从“心”发现主题班会》为主题进行交流。他围绕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现实困境、工作策略及实践要点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和阐释,并提出将班会课程化、课程体系化、体系常态化作为学校、院系和个人三个维度破题的着力点。
在“思·同备一堂课”环节中,上海中医药大学辅导员张晴、东华大学辅导员彭湘陵、同济大学辅导员刘博分别以《文化强国路上的中医药担当》《45度人生,开启另一种可能——关于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弘扬科学家精神,扣好研究生的第一粒扣子—新学期第一堂主题班会课》为主题展开说课,寄语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从生活小切口,讲出思政大格局。
在 “践·同上一堂课”环节中,华东师范大学辅导员章申聚焦主题《“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优师计划”学子的开学第一课》进行展示,以朋辈榜样回到脱贫县、支援家乡教育的故事为例,引导“优师学子”立早志、立大志、立远志、立恒志。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白瑶聚焦主题《百年奋斗路,携手话小康》,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为切入点,从同学们的小物件为引入,将中国社会的变迁、百姓生活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鼓励新时代青年接力奋斗,接下建设祖国的接力棒。
在“悟·同评一堂课”环节中,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爱祥、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高水平德育创新团队“主题班会”项目负责人李华婷以及上海政法学院辅导员、2022年上海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展示活动二等奖获得者程冬禾三位点评嘉宾分别对展示的主题班会进行了点评。
主题班会是辅导员需要修炼的“必修课”、“基本功”,东华大学连续三年承办上海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培育出一批精品和示范主题班会,出版《新时代大学生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策略》专著、《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新时代大学生主题班会实践育人》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起承转合”主题班会工作法入选首批上海市辅导员特色工作法。此次上海高校辅导员“中国系列”主题班会论坛是探索把工作经验固化上升为科学,提高主题班会的建设成效的创新举措。辅导员结合当下学生关心的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以历史的深度、现实的维度和年轻的角度把中国故事讲得可感可知,让中国形象可亲可爱可敬,在学中思、思中研、研中行,实现为上海高校打造班会育人共同体、智慧教研共同体、实践教学共同体和辅导员发展共同体实现从0到1的源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