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法治中国”志愿实践课堂 我校实践团获团中央“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立项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4-09-04浏览次数:11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发起“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我校人文学院实践团入选专项,并在8月28日受邀作为团中央“法治中国青春行”社会实践专项代表团队作线上典型经验交流。

“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人文学院师生积极投身基层法治实践,弘扬法治精神,创设“法治中国”普法志愿实践课堂,组建了一支涵盖法学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等22人的志愿者队伍,暑期先后赴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15个爱心暑托班办班点、37个班次,覆盖超1500余位青少年,打造“时尚普法”系列精品课程7门,助力上海市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爱心暑托班”提质增效。

(实践团参与团中央“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线上交流分享活动)

扎根校园安全教育,创设“日常化”普法志愿服务课堂

校园安全教育是普法有效切入口。实践团依托“法学科学商店”志愿服务队,在法学专业教师指导下集体备课,围绕日常化、身边事结合法治热点事件分别设计“远离毒品”“抵制校园暴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加强食品安全”“防拐防诈骗”等七个专题课程:面向低年级学生作法治启蒙,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从不同学龄段需求,提升权利义务意识以及自我约束、保护能力,让小朋友们学会科学预防、准确识别、正确应对违法犯罪行为。

 (普法课堂照片)

(天山路街道爱心暑托班“开学第一课”)

实践团首站前往长宁区,面向10个爱心暑托班站点28个班次,以“视、听、思、问”四步法提升互动性,通过案情模拟、视频动画等贴合实际且易接受的形式,将晦涩的法言法语转化成童言童语,播下法治种子。随后,实践团又奔赴金山区普法接力,服务5个爱心暑托班站点9个班次。禁毒普法员、反拐反诈讲解员、信息安全科普员、食品安全守卫员……实践团引导小朋友们在身份转变中,融入日常化安全教育场景,提升安全意识。“从去年讲台下一名负责签到晨检、看护的志愿者,到今年重回家乡、站上讲台,成为了一名法治教育的引导者,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肩上更是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法学专业22级、金山籍本科生俞珂颖说到。讲台上下,实践团成员也在角色变化中收获成长。

 (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深挖专业特色,拓展普法志愿服务的“时尚化”路径

“未知链接不点击、网上诱惑有陷阱、个人信息不外泄,全民反诈你我同行”“珍惜友谊,拒绝暴力;守护安全,抵制暴力”…… 普法课堂中总会传来阵阵整齐、响亮的口号。为提升普法生动性与实效性,实践团结合具体案例,创新设计多场普法情景剧,成员们分别扮演老爷爷、小学生、警察、诈骗犯等角色,通过生动演绎以案普法,将“刻板枯燥说教”变为“生动形象演绎”,让小朋友们能听懂、能用上、能参与。今年,人文学院还着力打造了“艺说中华法文化”微展演,入选第二届上海市法治文化节。实践团将“传统文化中的法律文化”专题展带进中小学校园,探索普法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

 (“防骗防诈”小剧场)

 (“校园暴力,青春之殇”小剧场)

(实践团成员向小朋友们介绍展板上传统文化中的法律知识)

此外,“云端课堂”也是实践团一大亮点。对接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普法需求,实践团定制5期精品线上普法课程,覆盖25个班级1300余名同学,采用网络直播、视频播放等形式,延展普法志愿服务半径。实践团负责人、传播学专业21级本科生叶雨鑫谈到,“我们贴合小朋友实际,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和普法手段,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法学专业素养和传播学专业技能,让书本里的法治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与鲜活,为更多青少年扣好法治教育的‘第一粒扣子’,成就感十足!”

(实践团跨越1800公里携手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打造普法课)

团市委副书记唐志宇及团市委学校工作暑期到服务点位调研指导慰问我校暑托班志愿者,他们对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和取得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实践团进一步发挥法学专业优势,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团市委副书记唐志宇调研实践团“普法小课堂”)

自2017年以来,人文学院充分结合专业,设立普法情景剧、模拟法庭等“沉浸式”“互动式”普法志愿实践项目。深挖“法学+传播”专业特色赋能志愿服务,线下打造“法治实践基地”,线上打造“空中普法课堂”,逐渐形成了“7+4+365”普法模式,即设立7大主题,每个主题又同时设立1节云端微课、1份持续更新教案与课件、1个特性化题库和1场创意情景剧,创设“法治中国”志愿实践课堂。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教学设计,讲好“法治中国青年行”实践育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