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双向赋能,东华这样干!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4-11-27浏览次数:0

近日,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长三角文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100个“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东华大学联合宁海县共同发起开展的“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赋能人文乡村”案例入选。

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遴选活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共同开启。这些典型案例不仅是对长三角人文经济发展成果的又一次深度梳理,也是长三角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导向。“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赋能人文乡村”案例是文化双向赋能的有益探索,更是东华用美丽中国生动故事固本铸魂的生动实践。

缘起:深入“千万工程”最前沿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部署,2022年,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主动走入乡村,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共同以“乡聚毕设”为主题,面向长三角“三省一市”12所高校发出邀请,以“论文写在大地,设计做在乡村”为核心理念,启动“长三角艺术振兴乡村联合毕业设计行动”,迈开了“全国联合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活动聚焦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卓越育人,以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作品落地转化为主要内容,将毕业设计选题的源头置于浙江宁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中,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围绕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具体任务“真题真做”,将高校科研和设计实践转化为赋能乡村的设计力量。联合毕业设计一经开展,切实收到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升级:拓展“校地合作”新内涵

村民抛出选题,大学生设计师接招;毕业设计走出校园,落地乡村;电脑里的效果图,变成货架上的真实产品……2023年,“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聚焦毕业设计选题“从哪里来”和毕业设计成果“到哪里去”两端问题,在“艺术乡建”选题板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红色党建、工业设计、城镇更新、地域IP”等新赛道,升级至60余所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专业优势的院校联合加入,以“大设计、泛时尚”理念激活、唤醒乡村资源,将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引向地方,共同探索在消费升级、体验经济、数字经济、全媒体传播时代的更多可能性,借智借力转化为地区发展的新动能。

自此之后,上海市长宁区、苏州市相城区、上海市金山区以及四川、重庆、河南、福建等全国多个省市地区陆续加入,实现了校地和产教的“双融合”,为城乡文化经济共融共促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提质:探索“卓越育人”新范式

“全国联合毕业设计”不仅探索了乡村美育、文化振兴的路径,为师生理解好设计学科之于国家、社会和自身发展的现实意义,推动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共同体提供生动示范。

2024年,学校以“城乡切换·青年力量”为主题,以“人民城市人民建”“校门口的思政基地”“青年友好发展型城区建设”等为核心理念,在上海长宁增设实践基地,链接上海设计之都优质资源,进一步为联合毕设提质赋能;学校还与宁海县委开展进一步深度合作推进全域大思政,发布课程清单并制订了5条思政教育研学线路,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美好生活打拼的“报国志向”“学术志趣”,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真学真信”,不断培育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锻炼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真才实干”。以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融合的贯通式思政实践路径,实现学术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切实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未来:绘就“数智赋能”新篇章

2025全国联合毕设以“新质毕设·链接未来”为题全面升级启动,围绕世界设计之都建设,拓展更多优质基地,助力构建更具活力的设计产业“新生态”,打造更有影响力的设计人才“新高地”,助推更高质量的设计发展“新格局”,把设计成果充分体现在城乡的综合发展上、体现在人民的美好生活中。

面向未来,2025联合毕设积极开拓数智赋能场景,深化推进AIGC全程在场训练,引领师生主动探索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跨界解决真实城乡问题,回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召唤。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有171所高校1000余师生在地实践,出版专著《设计做在乡村|全国联合毕业设计》,形成1000余份毕业论文和456套设计方案,10余篇理论文章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全国联合毕业设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获第四届“奉献杯”上海青年志愿服务创业项目金奖。

“全国联合毕业设计得益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浙江宁海县的大力支持,未来全国联合毕业将以多元开放的实践场景,深入城乡现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民族文化的设计力量”本项目发起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陈庆军教授谈到。此次案例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对我校校地融合、产教融合成果的肯定,更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人文与经济融合共生模式探索的鼓励。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和文化优势,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引领师生以创新助力城乡人文经济绽放出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