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年师生走进浙江安吉,以艺术共创描绘中国生态故事

索取号:发布时间:2025-08-08浏览次数:0

从竹编技艺的现代转化,到茶道美学的国际表达……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20余名国际师生和来自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人文学院的30余名中外师生,组成暑期实践团队走进浙江安吉,开展生态时尚全球合伙人工作营,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创意设计等形式,以可持续时尚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全球视域下可持续设计的中国方案。

艺术共创溯源“两山”实践

在安吉余村,中外师生走进游客服务中心、两山石碑、未来乡村展厅,沉浸式学习当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开启探寻“两山”理念与艺术创新融合的深度之旅。在浙江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同学们驻足观看竹编灯具的制作,从竹材剖丝、编织成形到灯具组装,每一道工序都展现着“以竹代塑” 的智慧。

实践团队调研竹制品加工企业

(中外学生团队制作的竹编作品)

工作营的中外学生基于前期扎实的调研积累,以艺术共创的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生态故事。“我们小组的设计灵感源于《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哲学思想,通过竹竿和竹丝编织的经纬结构形成视觉联结,寓意全球协作的纽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2024级本科生詹雅雯谈到。为期十天的工作营里,实践团队围绕“两山”理念和“以竹代塑”倡议开展竹编灯具设计。

中外青年共筑文明对话之桥

在安吉白茶集团,中外青年以茶香为引,开展别具一格的茶文化体验活动。在专业茶艺师的示范下,中外学生执壶品茗,沉浸式学习茶道礼仪。

国外学生体验茶道

(中外学生体验非遗)

走进竹印象博物馆,竹编器具、竹雕艺术在光影中诉说千年竹文化。非遗传承人祝和春指尖翻飞,现场展演的传统竹编技法,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中外学生手持竹篾,在穿、插、绕、贴的实践中,切身感受中国非遗技艺的匠心与温度。

“在田野间开画室”“在乡村修宠物乐园……”暮色四合,余村夜话如火如荼。中外青年围坐在一起,畅谈安吉余村的未来发展路径。来自新加坡的Charlotte感慨:“安吉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完美结合,这些经验正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活范本。”“我们不仅要用专业知识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实践团成员曾润霖谈到。

“一片叶子”见证乡村振兴图景

在黄杜村漫山的绿意中,中外青年开启乡村振兴的探索之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讲述白茶产业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带领师生穿梭于安吉白茶园。同学们亲手触摸新芽,聆听茶园科学化管理与生态种植的经验,见证“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生动实践。“这不仅是农业发展,更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的智慧。”来自人文学院的白俄罗斯留学生达莉亚感叹道。

(实践团队采访盛阿伟)

在马吉村,中外青年与村党总支书记徐滨座谈交流。徐滨分享了马吉村通过古宅活化、非遗体验、田园研学等创新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规划。在交流中,中外学生纷纷结合自身国家乡村发展经验建言献策。

据悉,本期生态时尚全球合伙人工作营由上海市服饰学会联合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人文学院共同举办,围绕“以竹代塑”倡议,将形成1份深度调研报告、3期微党课、1部茶文化纪录片和5期国际学生vlog,并创新设计8套竹编灯具及白茶包装方案,以青年力量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国际传播与实践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