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5日,纺织产业绿色产能合作与产教融合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世界贸易组织指导,我校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非等全球21个国家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纺织教育全球协作 赋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交流研讨。我校校长项延训出席会议并致辞,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赵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纪晓峰出席。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陈革主持。

(项延训致辞)
项延训向与会的国内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及兄弟院校和企业单位的支持表达感谢。他指出,深化绿色产能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是纺织行业迈向低碳、创新驱动与包容性未来的关键路径,也是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动实践。东华大学发挥特色优势,努力开展高质量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在绿色低碳、智能纺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积极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了互学互鉴、共享共赢的新格局。期待与各方加强在绿色纺织科技、行业标准共建和高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协同的全球纺织教育生态,为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赵震致辞)
上海市教育卫生党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赵震指出,当前正面临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绿色低碳竞争等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强化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上海正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大力支持高校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徐迎新致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表示,当前世界纺织产业格局加速调整,国际纺织供应链高度关注绿色发展等相关领域,科技创新、跨国交流合作推动绿色理念转化为生产实践。东华大学在绿色纤维材料研发等方面成果显著,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纺织行业愿与各国在多领域深入合作,共促产业可持续与创新发展。

(纪晓峰作主旨报告)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纪晓峰指出,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教育资源和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纺织服装教育不仅关注行业需求,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非遗的保护。未来将继续深化教育体系建设,为国家现代化和产业升级培养更多人才,推动纺织行业高等教育的跨国合作与发展。

(大会现场)
贝宁外贸司司长高米纳·玛玛·富塞尼贝,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瑞士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弗兰克·范龙佩,加纳共和国驻中国公使鲁比·特塔在会上围绕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包容性增长趋势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

(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我校与苏格兰格拉斯哥商会、摩洛哥纺织服装工业学院、肯尼亚莫伊大学以及埃塞俄比亚巴赫达尔大学共建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并揭牌,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卓越工程教育平台,传播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我校还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联合培养“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工程人才。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世界纺织大学联盟指导委员会闭门会议及多边对话,产教融合与产学研国际合作研讨会暨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年会和东华大学绿色纺织产学研融合成果展。

(纺织产业绿色产能合作与产教融合国际研讨会多边对话)
世界纺织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围绕“促进全球纺织高等教育协作,推动全球纺织服装产教融合”等主题研讨联盟工作机制改革和未来发展规划。多边对话旨在通过多边平台搭建,支持全球纺织高等教育伙伴关系建设,推动绿色科技国际转化、构建全球产教融合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