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落下帷幕。在本次赛事中,我校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再捧优胜杯。

本届竞赛中,我校参赛作品涉及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化工、数理、经济、文化等类别。其中,机械工程学院《织觉智鉴——废旧纺织品的智能化分拣系统》、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智能响应渗出液的糖尿病创面敷料研究及临床应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传统怎么潮?——基于时尚消费品的传统纹样潮流转译创新路径调查研究》等3个项目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
学校聚焦“强化核心能力、深度专业辅导、搭建资源平台”三个关键环节,整合优质资源,深入实施“挑战之路”学生科创训练计划,从选题立意到成果转化提供全程指导,针对项目路演展示、技术表达等环节进行专项优化,着力提升学生的科研呈现能力;围绕基础理论突破、关键技术攻关进行深度解构,着力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入企业实际需求与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跨学科协作,以青年视角、青年研究解决真问题,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此次成绩展现了学校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推进的成效,是深化“以赛砺才”的阶段性成果,更是迈向更高创新目标的全新起点。学校将继续以挑战杯赛事为支点,引导广大青年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以更饱满的创新热情、更坚实的学术成果回应时代命题。
我校第十九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同一等次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 作品名称  | 组别  | 团队类别  | 学院  | 申报者  | 奖项  | 
1  | 织觉智鉴——废旧纺织品的智能化分拣系统  | A机械与控制  | 本科生团队  | 机械工程学院  | 杨瑞  | 特等奖  | 
2  | 智能响应渗出液的糖尿病创面敷料研究及临床应用  | D生命科学  | 研究生团队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孙新悦  | 特等奖  | 
3  | 传统怎么潮?——基于时尚消费品的传统纹样潮流转译创新路径调查研究  | H文化  | 本科生团队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胡逸娴  | 特等奖  | 
4  | 突围路在何方:纺织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应用——基于1016家企业的调研分析  | F经济  | 本科生团队  |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 常丹羽  | 一等奖  | 
5  | 净水之道——极端环境水处理的POPs材料  | E能源化工  | 研究生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姚家傲  | 一等奖  | 
6  | 6G突围者——高速信息传输LCP薄膜的国产化  | E能源化工  | 研究生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罗可铭  | 一等奖  | 
7  | 以柔胜刚——固态电池用柔性陶瓷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薄膜  | E能源化工  | 研究生团队  | 纺织学院  | 郭倩倩  | 一等奖  | 
8  | 垫定健康——用于褥疮防治的阵列支撑3D一体编织床垫材料  | D生命科学  | 本科生团队  | 纺织学院  | 黄鑫婷  | 一等奖  | 
9  | 基于等离子体喷流阵列放电技术的碳纤维材料表面改性装置  | C数理  | 本科生团队  | 物理学院  | 刘永乐  | 二等奖  | 
10  | 锦绣重现——丝绸数字化复貌与智能化检索  | B信息技术  | 研究生团队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黄光远  | 二等奖  | 
11  | 晶格阵列结构抑制超临界CO2传热恶化机制研究  | E能源化工  | 本科生团队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向品丞  | 二等奖  | 
12  | 一种提升新能源锂电浆料品质的自吸粉高剪切乳化泵设备  | A机械与控制  | 研究生团队  |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 曹沈烨  | 三等奖  | 
13  | “小场景”下的“大思政”何以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基于“领雁先锋”10年宣讲实践的调查研究与经验总结  | H文化  | 本科生团队  |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 郁紫嫣  | 三等奖  | 
据悉,“挑战杯”系列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市比赛自今年3月正式启动,共吸引9865件作品、81546名学生报名参与。其中,655件作品入围,较上届数量增长25%,58所高校参与,较上届参赛高校数增长41%,均创历史新高。
